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究红楼人物的另类文本

(2012-07-17 10:10:58)
标签:

医事

红楼

人物

探究

文化

分类: 好书迷眼

探究红楼人物的另类文本

 

 

研究《红楼梦》的专著汗牛充栋,但陈存仁、宋淇合著的《红楼梦人物医事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视角独特,别具价值,不应被轻易埋没。

平时读些书的人对这两位作者应该不陌生。陈存仁曾拜国学大师章太炎及名医丁甘仁、丁仲英父子为师,是上海著名的儒医,1949年移居香港。他先后编撰出版《中国药学大辞典》、《皇汉医学丛书》、《中国医学史》等专著,晚年并将自己的经历与观察所得写成《银元时代生活史》、《抗战时代生活史》两本生活札记出版,一时洛阳纸贵。阿城高度评价《银元时代生活史》:“写老上海的书,这一本最好。”宋淇笔名林以亮,1949年后专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是著名的翻译家、红学家,与夏志清、张爱玲、钱钟书等交往密切,张爱玲去世后,其遗物由宋淇夫妇保管。两位名家选取独特角度联袂解读《红楼梦》,堪称红学界的一大佳话。

写作此书的灵感来自红学家宋淇。《红楼梦》非但是一部独步古今的小说,而且反映了十八世纪中国文化各层面,不啻是一部“百科全书”:除了大量诗词佳作之外,我们在第十七、十八回宝玉的口中听到庭园布置的原则,在第四十一回妙玉的口中听到茶道,在第四十二回宝钗的口中听到绘画的艺术,在第四十八回黛玉的口中听到作诗的诀窍,在第五十四回贾母口中听到对当时老子佳人小说的批判……“至于医卜星相,《红楼梦》中自然不会漏过。医是中国积有数千年优良传统的大学问,其实不应与卜星相同列。”有学者指出,红楼梦中的占卜星相,均见后四十回,这是智者之言。这也是后四十回非曹雪芹原作的一个小小例证。在前八十回中,曹雪芹用的是“神话”:女娲补天多出来的一块顽石、神瑛使者和绛珠仙草、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可是对医就不同了,曹雪芹费了不少笔墨,将书中主要人物的病症——起因、进展、医疗过程,用不同的手法表达出来:“有些人用的是单刀直入的描写方法,例如宝钗、贾瑞、秦可卿、尤二姐;有些人用的是逐渐透露法,例如晴雯、王熙凤、黛玉;有些人有药方;有些人却只有症候;变幻多端,完全合乎曹雪芹誓不作雷同之语的原则。”研究红学的宋淇深感《红楼梦》书中的中国医学和治疗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题目,应该给予特别关注,进行专门研究。

但宋淇毕竟不是医学专家,要做好这个题目,“非个人能力所能应付”。后经沈苇窗先生促成,名中医陈存仁允诺合作。两人事先商量采取下列合作方式:由宋淇搜集前八十回重要病例,依照每个病人的进展情况加以整理,按照前后秩序分析归纳,同时略加个人的看法。这一份原始资料同时送给陈存仁,由他在宋淇的叙述后加总结按语。为避免受到对方观点的影响,两人事先不交换意见。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红楼梦人物医事考》,选取了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秦可卿、林黛玉、晴雯等重要病例。每个病例独立成章,分别由宋淇撰写的【宋氏解读】和陈存仁撰写的【陈氏解读】两部分构成。宋淇的解读部分侧重病例叙述,略申己见,点到即止。陈存仁的解读部分侧重医理分析、断症和结论,从专业角度为读者解疑释惑,提出新见。比如,陈存仁通过对张太医问诊时的言语及所开药方的分析,大胆推断:秦可卿的死和她的病无关,而是由于其它外来突发的因素,即被贾珍强奸后自杀。又如,他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出了好几张药方,配合书中对各个患病者的病症,颇为适合,断定曹雪芹“认病识药,精通医道”。这些推断理据并存,让读者心服口服。正如宋淇在前言中所说:“陈医师是这方面公认的权威,非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对中国医药历史、理论、科学根据等各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他的精彩解读,对读者更深入地认识《红楼梦》有很大的帮助。

两位作者对多数问题的看法不谋而合,但也有意见相左的时候。比如说到贾宝玉和秦可卿的关系,清徐凤仪的《红楼梦偶得》、青山山农的《红楼梦广义》都认二人有染,三大评家之一护花主人更进一步点明:“秦氏房中是宝玉初试云雨,与袭人偷试却是重演,读者勿被瞒过。”俞平伯也在《红楼梦随笔》中明白指出:“宝玉和秦氏私通。”陈存仁赞同此说,认为宝玉初试云雨情决不是梦,而是真的事实,“贾宝玉第一次破身,即是秦氏在前所致”。但宋淇对此说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他认为这是世俗成年男子“想当然耳”的看法,与原作立意和事实不符。宋淇并特别郑重地指出:宝玉对可卿的感情是怜悯、同情、爱惜,正如他对其他正副钗和众女子一样,但绝没有色欲的成分,“这一点是读《红楼梦》应抱有的主要观念,否则很容易走入歧途,理应在此阐明”。书中还有一些针锋相对的观点,读后眼界大开,很受启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