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文献里的故乡

(2010-11-14 00:21:21)
标签:

文献

故乡

阅读

文化

分类: 好书迷眼

阅读文献里的故乡

 

 

阅读乡友方跃明先生寄赠的《婺源乡村水口》(施景福摄影,程剑峰撰文,中华文化出版社200910月)、《永远的徽州:徽州888周年纪念集》(内刊,黄山市故园徽州文化促进会、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编,2009年)和《虹井诗词》(内刊,婺源县诗词学会编,2010年),勾起我这个漂泊异乡的徽州婺源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深圳胡洪侠先生在《书情书色二集》“见书如见故乡”条下写道:“也许是越老越怀旧的原因吧,爱书的人,年龄一大,很容易就搜集起乡邦文献来。想知道乡邦乡贤有过什么建树,相知道自己长大的地方明清两朝是如何景象,想知道从小熟悉的山水江河曾经历过几番人文震荡与自然变迁。”这些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近些年,有关徽州、有关婺源的书籍,我真是搜罗了不少,随手可以开列出一长串书单:《婺源县志》(婺源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档案出版社199310月)、《徽州文化》(高寿仙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5月)、《乡土中国:徽州》(王振忠撰文,李玉祥摄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1月)、《天上徽州》(王启敏、简文乐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10月)、《新安江》(王振忠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1月)、《徽州十记;太湖十记》(陶文瑜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5月)、《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古村落》(王星明、罗刚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9月)、《聚族而居柏森森:徽州古祠堂》(张小平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9月)、《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徽州古书院》(陈瑞、方英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9月)、《通向世界的路:徽州古桥》(卞利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9月)、《花雨弥天妙歌舞:徽州古戏台》(陈琪、张小平、章望南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9月)、《斜晖脉脉水悠悠》(王振忠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8月)、《水岚村纪事:1949》(王振忠著、李玉祥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6月)、《朱熹的思维世界》(田浩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9月)……此外,有关乡贤胡适先生的书,我的书架上就摆着十几二十本。这些书可不是摆样子的,每一本我都认真读过。阅读文献里的故乡,不仅可慰我的思乡之苦,更重要的是让我对故乡的历史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对乡邦乡贤的成就有了新的体悟,从而更加热爱故乡。

阅读与故乡有关的文献,有时会获得意外的惊喜。比如读王振忠先生的《水岚村纪事:1949》,我的心和两叶肺就不断碰撞出石子落入古井的激越之声:水岚村有我家亲戚,那儿的山山水水我太熟悉了,村里的石板路我踩响过多次,书中主人公詹庆良老先生我也见过不止一次呢,那个时候我做梦也不会想到,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詹庆良老先生有一天会被上海的教授写进书里。故乡真是藏龙卧虎啊!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这样的阅读还常常勾起我的写作欲望。近些年,以家乡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我也写过一些,像《童眼》写发生在大彰山里的鬼怪故事、《狼泪》写家乡猎人与狼的较量、《狗急跳墙》写村里人到邻村偷狗的奇遇、《受跪》写村里一位老大娘死于迷信、《伐檀》写山村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冲突……这些小说,都有家乡人在里面进进出出。至于散文、游记,那就写得更多了。如果就字数而言,出个二十来万字的专题集子绰绰有余。但这样不赚钱的集子,有哪家出版社愿意出呢?我一直有个心愿:为家乡写本书。或许,这些年我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正是在为这本酝酿中的书作准备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