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婆
(2009-12-18 14:07:37)
标签:
阿金婆叫魂杂谈 |
分类: 生活镜像 |
阿金婆
打我记事时起,村口的阿金婆就自己带着三个孩子过。她的男人是哪一个,去了什么地方,于我而言至今还是个谜。我没有主动打听过,也没有人告诉过我这些。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无论大村小村,是是非非都少不了。我们村窝在山里,拢共就一两百口人,互相都知根知底,妇人们冬天围着火炉嚼起舌头来,连谁家的母鸡一个月下几个蛋都清清楚楚。但是,没人敢嚼阿金婆的闲篇儿。你道为啥?让我告诉你:阿金婆是神婆!
阿金婆的拿手好戏是“叫魂”。有一次,我的小伙伴连根下河摸鱼虾,竟从洞里摸出一条水蛇,当即吓得浑身哆嗦,回到家便躺在床上发高烧说糊话。连根的母亲赶忙去请阿金婆。阿金婆来到连根的床前,取出随身带着的一个竹筒,装满白米,用一方手帕包紧,然后倒过来拿着,在连根的头上转着圈圈,嘴里念念有词。过了一会,阿金婆把竹筒倒过来,揭去手帕,眯着老眼认真端详米上出现的图案。突然,阿金婆日渐稀疏的眉毛往上一跳,似乎发现了什么。
“孩子受了惊吓,魂丢了。”阿金婆慢悠悠地告诉连根的母亲,“魂丢在了河里,就在桥下不远的地方,晚上赶快去把魂叫回来。”
当天晚上夜深人静时,阿金婆端着一碗米在前,连根的母亲提着一只雄壮的红公鸡并扶着连根紧随其后,由四个请来助威的高大男人压阵,悄无声息地来到河边。阿金婆照例先念一通谁也听不懂的咒语,然后往河里撒一把米,再往连根的头上洒几滴河水,一行人便开始按来时的先后顺序往回走,走几步,阿金婆往连根身上撒把米,拖长声调说一声“来—家—啦”,众人便也拖长声调附和一声“来—家—啦”;再走几步,阿金婆又往连根身上撒把米,拖长声调说一声“来—家—啦”,众人便又拖长声调附和一声“来—家—啦”……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把连根送进家门才停止。说也奇怪,连根没打针没吃药,第二天就活蹦乱跳地下床了。
正因为阿金婆会“叫魂”,人又热心,所以在村里很受人敬重。那些请阿金婆叫过“魂”的人家,逢年过节就要去“回情”,送上些白米和菜油。农村孩子野,成天上山下河,隔三差五的就会把“魂”弄丢了,所以全村多数人家都欠着阿金婆的情。这样一来,尽管阿金婆独自抚养三个孩子,但日子倒还过得去。
阿金婆生养了一男二女。阿金婆的两个女儿长得有模有样,但她的儿子却是个不会说话的哑巴。阿金婆是个会打算的人,她为大女儿招了个上门女婿,把二女儿许配在邻村,这样一来,就不怕哑巴儿子没人照顾了。事实证明,阿金婆看人很准,她为两个女儿挑选的女婿不仅对她言听计从,而且照顾她的哑巴儿子也尽心尽力。正是在两个女婿的操持下,她的哑巴儿子顺利地成了亲。虽然哑巴媳妇有些弱智,但生下的孩子却个个聪明伶俐,说话也顺溜。阿金婆经常抱着孙子在村里转悠,喜笑颜开。村里人都说,阿金婆做了那么多好事,应该有好的报应。
阿金婆整整活了七十岁。在我的记忆中,她从来没有生过病。她是在一个风雨之夜睡过去的,当得起“善终”二字。听说村里许多老人羡慕她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