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
(2009-12-21 13:14:50)
标签:
哑巴情感 |
分类: 生活镜像 |
哑 巴
阿金婆的哑巴儿子是我们村惟一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因此,全村男女老少说起他,一律称其为“哑巴”。以至于我现在想讲讲他的故事,却怎么也回忆不起他的“官名”了。
哑巴中等个子,面阔鼻尖,脸上总是带着笑容,若不言声,与常人无异。但他的眼神却显得有些呆滞,不活泛。听老辈人讲,他是天生的哑巴,出世后没说过一句外人能听懂的话。让我大感惊奇的是,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哑巴却能无师自通地一笔一画写出全村各户户主的姓名,且能一一对上号。他经常向村里的孩子炫耀他的本事:他在纸上写出一个名字,再指指旁边的某个孩子,然后呜哩哇啦地比划一通,大意是说这名字就是他家大人的名字。见孩子们一齐点头,哑巴便会露出天真无邪的笑。
哑巴还有许多本事。我们村的后山长着大片的竹林,冬闲的时候,村里的男人会扛起锄头进山挖冬笋。冬笋、酸菜焖猪肉可是山里一道上好的下饭菜。哑巴围着竹子转两圈,抬头望望竹梢的倾斜度,就能大致判断出竹鞭的走势,所以每次他花的力气最少,挖到的冬笋却总是最多。此外,哑巴还会编竹篮、砌砖墙、做木桶、打毛衣。村里谁家起新屋,必请哑巴帮忙刨木板,因为他刨木板的手艺是全村男人中最棒的,刨得又快又平整。
乡谚说:十个哑巴九个聋。这是因为先天性的哑让他们说不了话,也没有学会发音的机会,自然对声音陌生,导致听觉器官进入休眠状态或渐渐退化,所以也就聋了。哑巴不说也不听,没有受到言语污染,心地特别纯净,无论在生产队干活还是帮人家做工,都舍得下力气,从不偷懒。劳动中见有男人借口抽烟躲太阳,他还会呜哩哇啦批评人家。若是谁家来了客人,谁家娶媳妇,谁家起新屋,他都不请自到,帮忙干些端茶倒水的活。这让我对“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产生了认同感。
哑巴似乎对我有些偏爱,每次我回乡探亲,他都会主动上门陪我“聊天”到深夜,还常常竖起大拇指夸我在外面混得不错。我虽然听不懂他的话,但我能感觉到他的善意,所以每次见到他,我都要毕恭毕敬地向他敬烟。那年春节回乡正好赶上哑巴办喜事,我自然要送上红包道贺,他见我送的钱比别人多出不少,居然只肯留下一百块钱,其余的硬要退还给我,害我费了好大劲与他比划一通才说服他收下。婚礼上,哑巴带着新娘频频向我敬酒,险些把我当场灌趴下。后来他姐夫告诉我,哑巴对我能参加他的婚礼非常高兴,说我高看他。我对哑巴姐夫说,在我心里,哑巴的形象比许多不哑不聋的人要高大得多!
前些年,哑巴的两个孩子也像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去了,哑巴守着矮墩墩的媳妇,感觉到了冷清和失落,常常站在村口的老樟树下发呆。归巢的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满头白发的哑巴什么也听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