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步穿过中山公园

(2009-04-10 13:06:44)
标签:

休闲

分类: 生活镜像

漫步穿过中山公园

 

 

每天下午五点半,我准时离开办公室,步行回家。

步行回家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条是沿着厦禾路直走,只需20分钟;另一条是绕道穿过中山公园,需要半个多小时。我当然选择后者,既可以少吃些汽车尾气,又能顺便逛逛中山公园,多惬意。

出办公楼,沿着厦禾路走三分钟,再拐上斗西路走三分钟,就到了中山公园西大门。过去我也曾无数次逛过中山公园,但对它的历史并不了解。现在天天和它亲近,我这个新厦门人便有意识地找些相关史料来读。原来,作为全世界现存45座“中山公园”大家族中的一员,厦门中山公园始建于1927年,前后花费100多万银元,于1931年建成,是厦门最早的一座公园。当年厦门人把它命名为“中山公园”,意在弘扬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天下为公”的精神。不料日寇侵占厦门后,因惧怕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巨大影响,不仅肆意破坏公园内的亭台楼阁,还将中山公园改名为厦门公园,并下令将公园广场上的孙中山纪念碑所刻《建国大纲》全文磨去。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公园才重新恢复原名。这说明,侵略者表面嚣张,内心虚弱。令人痛心的是,“文革”期间,中山公园再遭浩劫,许多有价值的近代历史遗迹被毁坏殆尽。我们现在看到的园内建筑,几乎都是1983年以后重建的。

每天经过重建于1987年的公园西大门牌坊式门楼,我不能不感叹历史的无情。让我略感欣慰的是,尽管雄伟的老南门毁了,精美的醒狮球砸了,公园的面积比较刚建成时也缩小了一半,但魁星河的清水依然静静流淌,岸边的杨柳到了季节就绽出新绿。呈现在我视野中的男女老少,或在园内空地上打羽毛球,或在林荫小道上漫步,或坐在石椅上私语,或在草地上扭腰踢腿做运动。有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天天绕着湖边跑,跑几步就仰头张嘴猛吼一嗓子;另一位同样鹤发童颜的老人则垂手闭眼静立于石栗树下,像在聆听又像在冥想;一只不知名的彩色鸟在枝头跳跃,一对十指相扣的恋人与我擦肩而过,一群穿校服的孩子围着一丛红桑指指点点……有一次,我刚走过西瑞桥,天上突然飘起了细雨,我紧走几步,驻足于前方不远处的一棵老榕树下。这是一棵上了年纪的榕树,盘根错节,胡须长飘。我仔细地端详着它,就像端详着一位目睹中山公园损毁与重建的老人,旧日时光在我眼前流云般重叠与交错!

此刻,我站在东辰桥上。中山公园内有不少桥,但我每天西门进,东门出,必经的只有两座桥,一座是西瑞桥,一座是东辰桥。西瑞桥具有欧式风格,桥身用白色大理石雕成,桥头、桥尾竖着四根笔直的罗马柱。东辰桥是一座方拱桥,没有亭台,没有栏杆,中规中矩,粗犷平实,缺乏柔美。照理说,公园里建这样的桥不合适。但一位专家告诉我,江南园林内的桥之所以精致小巧,是因为江南多细枝杨柳;而闽南的树木高挺叶密,配以方拱桥更协调。认真想一想,还真是这个理。记得游厦门园博苑时,我以前也觉得里面的桥体量过大,现在看来,待新栽的树长大后,观感可能会起变化。由此推之,对看不惯的事物,还是别过早下结论为妙。

过了东辰桥,就到了为颂扬中山先生功绩而修建的华表了(俗称中山纪念碑)。每天经过这里,我总要站一会,因为中山先生是我崇敬的伟人。华表基座的前后左右刻着四句话:天地正气、天下为公、大道之行、古今完人。前面三句话都好,但最后一句我不能同意。天地间哪有“完人”啊?值得一提的是,华表乃王先生捐出因修公园迁祖墓所得补偿款而建。过去的公园东门正对着华表,现在已经没有东门了。因此,每次走出公园,我都暗想,什么时候再建个东门呢?中国传统文化很讲究均衡美,缺了东门,心里总感觉别扭!

                                              2009-04-10

       漫步穿过中山公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