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是救楼市的理性选择

标签:
杂谈 |
分类: 直言不讳 |
降价是救楼市的理性选择
厦门房地产联合网近日做了一项网上调查,得出的结论让开发商们沮丧:厦门房价要降到岛内5000元、岛外3000元的价位,多数市民才肯出手买房。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调查共收集样本722份。调查显示,如岛内普通住宅均价降至5000—5500元,20%的人将买房;降至5000元,45%将出手。也就是说,如岛内住宅均价能降至5000元,65%的人将出手买房。相比之下,表示能接受5500—6000元房价的有16%,接受6000—6500元房价的人数比例降为10%,6500—7000元的打算购买者仅为4%,另有5%的人称打算在7000元这一价位出手。而上月岛内商品住房平均交易价格仍在万元以上,显然这离多数市民的心理价位还相距甚远。由此也就不难解释近期楼市为什么人气持续惨淡了。
楼市低迷并非厦门独有的现象。随着奥运会结束,楼市成交量的严重下滑已从个别城市蔓延放大至全国大部分城市。正因为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上海、杭州、成都、西安等18个城市相继出台全面而有力的房地产救市方案,如降低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延长公积金贷款期限、调整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降低或减免购房者交易契税,甚至对购房者给予财政补贴等,无奈楼市并未回暖。面对楼市这种坚冰难融的危局,包括万科、华远在内的全国多家知名开发商被召至北京商量对策,国家相关部门日前还出台了旨在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等方面满足合理的个人住房贷款需求的房贷新政,结果市场反应依然冷淡。
仔细观察上述18个城市的救市方案,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方案名义上是救房市,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实质上却是要维护当地的房价,防止房价下跌。所以,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楼市降价本是大势所趋,但政府出面救市却放缓了房价理性回归的进程,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刺激有效需求释放,等待和观望成为民众的必然选择。
厦门楼市目前的总体状况要好于上述18个城市,但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和股市的大幅缩水,普通民众对房产的投资需求已锐减,房产市场供过于求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地块的流拍和楼市成交量的急剧下滑都说明,厦门楼市的出路与全国其它城市一样,不是救市,而是降价。
这些年房价疯涨,已经远远高于其实质价值。常识告诉我们,有涨必有跌,大涨必大跌,暴涨必暴跌。正在北京召开的亚欧首脑会议透出信息,全球经济要从目前这一轮下行周期中走出来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已经卷入全球化浪潮中的我国经济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内外部环境的这种变化,早已吓跑了楼市中的中外投机者。他们的离场,必将促使楼市价格回归理性。厦门房地产联合网的调查结论应该能给房地产开发商们提个醒:不管你乐不乐意,房价都要跌!既然如此,何不主动采取措施,尽快把虚高的房价降下来呢?当然,政府也应该调整“卖地财政”的思维模式,采取让利等切实措施,支持开发商把房价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