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译者眼里的诺奖新贵勒克莱齐奥

(2008-10-25 20:58:10)
标签:

勒·克莱齐奥

诺贝尔奖

文学

中国

翻译家

评价

分类: 信息通报

中文译者眼里的诺奖新贵勒克莱齐奥

(新浪书评首页“人文历史”栏推荐)

         中文译者眼里的诺奖新贵勒克莱齐奥

                                                   许钧教授

 

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主要作品差不多都有了中文译本。翻译一部作品,首先要了解这部作品,理解这部作品,同时力求对作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因此,听听中文译者对勒·克莱齐奥这个人以及他的作品的意见,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勒·克莱齐奥的文学成就

 

1983年,勒·克莱齐奥《沙漠的女儿》中文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他第一部被引进中国的作品。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许钧正是这本书的翻译者。后来,许钧还翻译了他的成名作《诉讼笔录》,并校译了《战争》和《乌拉尼亚》。此外,许钧还读过他的许多书,比如《流浪的星星》、《金鱼》、《革命》、《非洲人》等。因为翻译上的问题,许钧通过出版社与勒·克莱齐奥建立了联系,请他解答翻译上的难点和疑点。因此,他们一直保持联系。1993年,法国大使陪同勒·克莱齐奥夫妇来到南京,许钧有机会就他的创作和翻译的问题进行过深入的交谈。他还陪同作家夫妇去南京外国语学校,跟学法语的中学生进行交流,并游览了中陵和明孝陵。三年前,许钧接到瑞典皇家学院的信函,请他推荐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没有国别和语种的限制,他推荐的是勒·克莱齐奥。前不久,许钧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勒·克莱齐奥是个在写作上不断尝试,不断超越的作家,他的伟大最起码有以下几点:一是勒克莱齐奥继承了法兰西的人文主义传统,关注弱小的生命,关注他们的灵魂与命运;二是对现代文明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批判;三是对文学有着独特的追求,远离商业,在纯文学创作中体现了对美的向往和真的揭示;四是以清醒的意识,关注他者,关注失落的文明,关注人的存在。这几点,如果说不上伟大,至少可以说他是个清醒的作家,一个严肃的作家,是个对人类命运有着独特理解的作家,一个在冷静中不断思考与探索的作家。

 

金龙格是勒·克莱齐奥短篇小说集《少年心事》的译者,在读大学的时候,法国外教非常推崇《少年心事》,后来金龙格毕业以后到了出版社,最先就把这本书介绍了过来。这本书一共有几十篇短篇小说,文风飘逸轻灵,语言简洁。很多年前金龙格就跟朋友说过,勒·克莱齐奥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金龙格认为,勒·克莱齐奥是一个多产作家,其创作力一般作家不能比。

 

《战争》的译者之一李焰明对勒·克莱齐奥的印象是:“勒克莱齐奥像个不合群的沉默寡言的小男孩,像普鲁斯特一样,他也‘活’在自己的文字里。他说‘我几乎无法在众人面前说话,在这种场合我的喉咙会瘫痪’。对胆小而不活泼的性情而言,写作比参加社会活动更容易。他没有走出自己,但他沉静于一种特殊的活动。多数大哲学家都可归入不活泼一类,但勒·克莱齐奥的不活泼并不是缺少情感,不活泼但情感奔放,造就他的文字,他像普鲁斯特一样,写作和凝思都似在梦中。”

 

袁筱一是《战争》的另一位译者,她在写作《文字·传奇:法国现代经典作家与作品》时,把勒·克莱齐奥放在与萨特、波伏瓦、加缪、罗兰·巴特、杜拉斯、萨冈、罗布-格里耶和米兰·昆德拉同样重要的位置。她说:“和这些二十世纪法国作家比,勒·克莱齐奥是在中国知名度最低的一位。”

 

翻译家们普遍认为,勒·克莱齐奥早期受到过新小说派的影响,他追求语言的革新,追求形式的新奇,但重要的是,他在新奇的形式中融入了深刻的思想,融入了他对文明的思考。另外,他写作的句式比较简短,用词很有力量,能够触动读者的感官。至于勒·克莱齐奥获得诺贝尔奖后,有中国评论家说他是二流、三流的作家,翻译家们提醒说,还是先读读他的作品,尽可能先去理解他,再下结论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