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何况
何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827
  • 关注人气:8,6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曾纪鑫的《千古大变局》

(2008-06-12 23:56:32)
标签:

文化

分类: 好书迷眼

读曾纪鑫的《千古大变局》

 

 

供职于厦门市文化馆的曾纪鑫是一位高产作家,近年来陆续出版了《千秋家国梦》、《永远的驿站》、《历史的刀锋》、《楚庄纪事、《风流的驼哥》等文化历史散文和长篇小说。日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千古大变局: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一个关键人物》,是他的最新历史文化散文集,颇可一观。

有道是: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2003年移居厦门的湖北佬曾纪鑫不像我等愚人把时间浪费在开博客、写豆腐块文章上,他始终目标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并且付诸行动,把计划变成一行行文字,一部部厚实的作品。

这次,历史专业出身的曾纪鑫再次把目光投向纷繁复杂的中国近代史。正如书的副题“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一个关键人物”所揭示的,曾纪鑫选择了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严复、慈禧、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等十一个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进行别有天地的评说与阐释,力图实现他的重构近代中国历史的雄心。尽管我和曾纪鑫经常在酒桌上斗嘴,但对他的这种雄心壮志,我是礼敬的。
    法国搞历史研究的年鉴学派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有人指责说,这种观点暴露了年鉴学派的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其实大谬不然。哪一部历史不是用当代眼光观照往昔的结晶体呢?实践也一再证明,没有什么比历史的当代烙印更鲜明的了。在千古大变局中,曾纪鑫借助现有研究成果,通过对历史人物活动脉络的梳理,试图探询历史的真相,挖掘这种历史真相对当下现实的启迪意义。在浮躁之气四处弥漫的商品时代,这种孜孜以求的责任意识难能可贵

我很赞赏作者对李鸿章这个争议人物的历史把握。长期以来,李鸿章的形象被定位为“洋奴”、“汉奸”、“卖国贼”。我对此很不以为然。在认真研究史料的基础上,我曾在《开埠》一书中为李鸿章做过翻案文章。但曾纪鑫比我做得更彻底,在他看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李鸿章一点也不过分。我认同作者的这种观点。弱国无外交。在腐朽的清王朝,如果没有李鸿章独撑危局,中国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我承认《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但若没有李鸿章以老命相抗,恐怕中国在甲午战败后将失去更多的国土。尽管这是历史事实,但用白纸黑字还原其真实面貌,还是需要极大的勇气。我暗自揣测,某些固守正统、迷恋皇权的人,会不会用文字“围殴”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李鸿章的曾纪鑫呢,正如他们“围殴”用“丧家狗”形容孔子的李零教授一样?但愿是我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文汇读书周报上,我读到一篇评论千古大变局的文章,作者认为,曾纪鑫知道自己是在写历史文化散文而不是历史论文,因此始终注意把僵硬的史料置换成自己的审美感悟,见诸文学语言的叙述,激荡出独特的审美浪花。这个评价不算过誉。在千古大变局中,曾纪鑫注重在精神层面上与历史人物对话,叙述语言的节奏和气势把握得恰到好处,使笔下的人物走出历史的尘埃,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当代读者面前。说句真心话,读完千古大变局》,我对交往多年的曾纪鑫的文字功力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假以时日,曾纪鑫能向读者奉献更好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