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旅游 |
分类: 游荡四方 |
中岳庙:寒风吹雪添威仪
——《河南行》之十一
我们在登封逗留的时间有限,但当地朋友说,道教著名宫观中岳庙历来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中原之旅的必到之处,不可不看。因此,尽管那天早晨天空飘着雪花,我们还是袖手缩脖往嵩山东麓黄盖峰下的中岳庙赶。
寒风吹雪,给中岳庙增添了几分威仪。门前的“名山第一”坊,让我猛然记起,嵩山原是万山之祖!嵩山现在的雄姿至少存在了五亿七千万年,那时秦岭和喜马拉雅山还在海底沉睡呢。中岳庙的历史也堪称悠久,它始建于秦代,原名“太室祠”,汉武帝刘彻曾颁诏扩建,后由唐玄宗李隆基赐名“中岳庙”,庙房多达400余间,是五岳之中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和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庙宇之一,也是道教、特别是北天师道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因而中岳庙供奉的嵩山神被列为道教的尊神。2001年,中岳庙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的美女导游供职于登封老干局,寒风吹红了她的脸颊,却吹不走她的热情。她对景点的情况是如此熟悉,以至于开口介绍便滔滔不绝:中岳庙坐北朝南,东毗牧子岗,西邻望朝岭,前对玉案山,背靠黄盖峰;自中华门起,经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崧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至御书楼共十一进,共有楼、阁、宫、殿、亭、台、廊等各种建筑四百余问,面积十万余平方米。她指着中岳大殿峻极殿告诉我们,这是中岳庙的最大殿宇,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挑檐抹角,四龙吞脊,朱墙黄瓦,气势雄伟,素有“台阁连天,甍瓦映日”之称,殿前两侧各立有亭,一曰御香亭,一曰御制亭,两亭均为重檐八角,结构精良,造型优美;殿内正中供奉中天崇圣大帝(嵩山神),两侧配祀以使臣和侍者及镇殿将军方弼、方相,陈列有清代乾隆皇帝所赐铜铸香案、香炉、蜡盒和明代铁钟、大鼓等珍品。美女导游善解人意地说:“这是中岳庙的主体建筑,也是迄今为止嵩山地区最大的宗教建筑,各位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在这里留个影吧。”
走在中岳庙内,但见古柏森森,碑石林立。美女导游说,庙内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木有三百多株,其中有几株已高寿千年!而碑石之中最著名的首推北魏中岳嵩山高灵庙碑,该碑碑文记述了北魏年间著名道士寇谦之修复中岳庙及在此制订乐章诵诫、改革天师道的经过,是研究道教历史的重要金石资料。我还对庙中珍藏的四尊铸造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的铁人像很感兴趣,它们历经千年日晒雨淋仍不诱蚀,是我国现存镇守神库的铁人中形体最大、造型最佳、工艺最精、保存最好的艺术品。庙内还有一个葫芦形的炼丹炉,非常有趣,在别处难以见到。
时间有限,我们只能走马观花。离开的时候,一个道士与我们擦肩而过。他突然转过身来,指着专程从洛阳陪我们来登封的张先生说:“你什么时候来的呀?”呵呵,原来他们是老朋友了!这位处处有朋友的张先生,是我们此次河南之行结识的最可爱的河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