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旅游 |
分类: 游荡四方 |
嵩阳书院:程门立雪、资治通鉴与活化石
——《河南行》之十二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听导游说,朱熹、程颢、程颐、范仲淹、司马光等大儒都曾在这里讲过学,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在这里写成的,杨时、游酢“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历史上这些高显大德的故事让我着迷,我不禁望着书院大门牌坊匾额上乾隆皇帝题写的“高山仰止”四字发了好一阵呆。
史料记载,嵩阳书院原为佛教道场嵩阳寺,隋炀帝大业年间改为道教道场,更名嵩阳观。后周世宗柴荣为帝时(公元951-960年)改嵩阳观为太乙书院,公元997年宋太宗将其更名为太室书院,公元1035年宋仁宗赐名嵩阳书院。鼎盛时期,嵩阳书院有学田1700多亩,校舍一万多平方米,学子数百人。仅清朝年间,书院就培养出了21名进士。现在我们看到的嵩阳书院,是一个由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藏书楼构成的五进院落。大门楹联据称为乾隆皇帝所撰题,先圣殿供奉着孔子塑像和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画像,讲堂西墙张贴着书院的办学宗旨,道统祠则供奉着尧帝、大禹、周公塑像,藏书楼据称有许多古籍善本。而院内刻立于唐天宝三年(744年)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俗称大唐碑),则尤为珍贵,号称“天下第一碑”。此碑高9米多,宽2米多,厚1米多,重80余吨。碑文由当时的礼部尚书李林甫撰、太子少师徐浩书。碑的北背面有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写的跋文。我绕着这通大唐碑转了三圈,还是没想明白,像李林甫这种被公认为口蜜腹剑之人,为何还能屡受皇帝重用呢?
看来,皇帝是经常犯糊涂的,嵩阳书院内有关“汉封将军柏”的故事就是一个例证。把树封为将军,是汉武帝刘彻干的事。据说,当年刘彻登游嵩山时,曾到过嵩阳书院这地方。那时,这里大概建有庙宇。刘彻进门见到一棵大柏树,就信口封为大将军。再进去,又见到一棵更大的柏树,无奈封为二将军。继续往里走,还有一棵更大的柏树。刘彻将错就错,封为三将军。于是当地至今仍流传着一首民谣:
大封小来小封大,先入为主成笑话;
三将军恼怒自焚死,二将军不服肚气炸;
大将军笑倒墙头上,自觉有愧头低下;
是非颠倒两千载,金口玉言谁评价。
这三棵大柏树,一棵已被雷击后烧死了,现在还剩两棵,大的一棵高18米,围径12米,冠径约20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柏树,树龄在四千年以上,仍然枝繁叶茂。赵朴初先生参观后曾留下这样的话:“我不敢讲在全世界最大,但在亚洲绝对可称第一。因为亚洲的名山我都到过,没有见到这么大的柏树。”植物学家甚至认为,这是原古残存下来的活树木化石。
离开嵩阳书院的时候,我一步三回头,心中不断默念着大门牌坊匾额上的四个字:高山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