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旅行 |
分类: 游荡四方 |
李坑:李世民后裔居住的村庄
——《婺源行》之四
最能体现婺源古村落“小桥流水”韵味的李坑,是我们此次婺源之行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而李坑则是婺源最美的村落之一。
据信史记载,李坑始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距今已近千年。在这里聚族而居的李姓子孙,被专家学者确认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自宋至清,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出过18名进士和一名武状元,他们自然都姓李。武状元李知诚当年亲手栽植的一株紫薇,现在已经只剩下半边枝干了。
李坑美在“流水”。群山环抱之中,一道清澈透碧的溪流穿村而过,全村两百多户人家夹溪而居。妇人在门前的溪畔洗菜浣衣,游鱼追着菜叶子嬉戏,竹筏在溪中往返穿梭,仿佛整个村庄都随之流动起来。恰如村里的一副楹联所写: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有水必有桥。在溪流之上,李坑人架起了四十多座小桥,有木桥,有石桥,还有砖桥。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该村进士李侃擢升为“中书舍人”时用青砖砌筑并在砖拱上细铺青石板的“中书桥”,是婺源现存最古老的砖拱桥。而重修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通济桥”,则烙印着时为全国著名风水大师的村人李景溪的影子。
李坑最可看的当然还是建于明清两代的古民居。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大夫第”、木材商人李翼高的豪宅、清代即从事化工生意的李聘如的故居“铜绿坊”,都配置了异常精美的砖雕、石雕和木雕。
砖雕主要用来装饰门罩,石雕大多用于房屋的基础部位,木雕范围最广,在房子的梁、柱、斗拱、飞檐、栏杆、门、窗等处,都可见到各种图案的雕刻装饰。李翼高故居和李文进“大夫第”,就非常集中地体现了“三雕”之美。特别是“大夫第”,“三雕”内容最为丰富:大门口的砖雕门罩,雕刻着瓜、果、藤、缦,意为瓜递绵延,子孙昌盛;左右柱础的石雕图案一为荷花,寓示主人的高洁,一为一卷书,系书的绶带一端吊着一枚钱,一端系着一片花叶,底下雕着狮子滚球,意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和“万般皆下口,唯有读书高”;中门门扇木雕为蝙蝠和桂花,梁上木雕图案则是暗八仙,有观画者,有下棋者,有逗鹅者,有弹琴者,有脱靴抚脚者,有抓耳挠头者,非常生动。置身其间,就像走进了雕刻的艺术画廊。
如果你对徽派建筑感兴趣,一定要去李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