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从舒婷看诗歌的荣与耻>

(2006-08-30 00:31:04)
分类: 直言不讳

我看《从舒婷看诗歌的荣与耻》

 

一向以选稿“不推敲人际关系,不苛求批评技法,不着眼作者地位,不体现编者好恶,不追随整齐划一,不青睐长文呆论”相标榜的天津《文学自由谈》双月刊,在2006年第四期发表了当红女评论家李美皆的12长文:《从舒婷看诗歌的荣与耻》。这本刊物遵循自己的选稿思路运作,发了许多生龙活虎的精彩短文,但新秀李美皆却与老将李国文先生一样享有发长文的特殊地位,可见该刊编者对李美皆的器重.

执教于南京一所部队院校的李美皆女士是近年来文学评论圈冒出来的“黑马”,是当今中国文坛不多的几个能让须眉们脸红的女性评论家中的一个。此前我读过她的《余秋雨事件分析》、《从苏童看中国作家的中产阶级化》、《王朔为什么不继续看上去很美》等许多雄文,对她的批评风格略知一二。这篇《从舒婷看诗歌的荣与耻》依然沿袭了她一惯的酷文风,不用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描述自己的感受和臆测,断章取义,妄下结论。应该承认,文中有些观点的确应该引起舒婷的重视,但必须指出的是,李评论家对舒婷散文成就的整体判断是不公正的,对舒婷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多方指责也是经不起推敲的,至少我不敢苟同现择其要者,谈谈我的看法。

李文说:舒婷的诗,无论是写爱情,还是写女性的迷惘、愤怒和忧伤,都非常注重女性的价值和独立性,充满对个体尊严的强调与捍卫,具有坚贞、崇高之美;而舒婷的散文,就是衣食住行,育儿养花,买菜做饭,你几乎能从中闻到一股萝卜排骨汤的味道,比萝卜排骨汤的味道更形而下的,是抹布和围裙的味道。且不说舒婷的散文并非就是“完全淹没于生活之流后的絮叨”,让我不能理解的是,表现这些“婆婆妈妈”的“琐碎家常”,就必然意味着“缺乏沉淀、缺乏审美距离”吗?就必然意味着缺乏“智性的魅力与光芒,或者性情的美质”吗?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不少篇什说的也是“家长里短”,同样能给我们人生启迪和美的享受。怎么舒婷一写“具体”,就是“对散文的一种懈怠”呢?难道舒婷的笔下只能出现“简爱式的清坚的精神影像”,才能“唤醒人们灵魂当中的尊严与温情”吗?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逻辑。诗歌靠意象感染读者,散文则要用细节打动读者。正如舒婷所言:“诗人尽可以抽象。散文家无法不具体。”我认为,舒婷的许多写“具体”的散文佳作,恰是对那些空洞无物的所谓“大散文”、所谓宏大叙事的反拔,正如当年她的诗给诗坛带去的清新之风。

李文还说:诗的舒婷和散文的舒婷大为不同,诗的舒婷是“一个优雅而坚韧的美好的女性身影”,而散文的舒婷“是一位锅碗瓢盆的舒婷,是一个背后时刻站着一位老公甚至一个家庭的舒婷”。李评论家的意思是,诗的舒婷是独立、自尊、昂扬的,而散文的舒婷则陶醉于“世俗的幸福”,没有理想,没有诗意,蓬头垢面,窝窝囊囊,精神质地完全松弛了。李评论家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据文中说,她是从舒婷的散文作品里感觉到的,舒婷那种聊天式的写作太从容自在了,太平民化了,没有抬头挺胸“端着写”。她说:“美是紧张的,审美就是要拎着点,不能太放,轻易地放下,可能就成了一滩,再也拎不起来了”。难道不端着架子写作就等同于媚俗吗?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就必定"境界不高"吗?对这种拒读者于千里之外的写作理论,我们并不陌生,但是这种居高临下、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精英写作,这种硬拎着自己的头发飞升的哗众取宠的姿态,并非就是写作的惟一正途,至少读者不买账。况且,理想、诗意也应该扎根于坚实的生活,凌空虚蹈不一定就能获得崇高感。更让我惊讶的是,作为一位女性,李评论家在文中却一再暗示,痛苦使人清高,幸福使人平庸,“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很难统一于女性一身”。照这个意思,女作家都应该从红尘中抽身而出,而舒婷也只有断然抛弃幸福的家庭,才能写出好散文。果真如此,这个作家不当也罢。据我所知,中国女作家中家庭生活幸福的并不是太多,像普拉斯、伍尔夫那样发疯、自杀也并不一定就能写出传世之作。我在这里真诚祝愿更多的女作家能像舒婷一样获得健康的家庭生活,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

李文还有一个奇怪的观点:诗人的声誉让舒婷在国内外享有相当地位,现在舒婷不写诗了,就“没有什么必要以诗人的名义去享受那些不言而喻的尊荣”,至少不应该频繁应邀出席西德、美国、意大利、法国、荷兰等一些国家的诗歌活动,因为“当她作为诗人走向世界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基本不写诗了”。似乎这一切都是舒婷自己硬着头皮去争来抢来的。这种说法有点可笑。参加诗歌活动,不存在有必要没必要的问题。以什么名义参加诗歌活动,那是主办方的事情。李评论家不写诗,也可以参加诗歌活动嘛,只要有人邀请就行。况且舒婷毕竟曾经是一名出色的诗人,她总不能因为写过诗就失去了参加诗歌活动的权利吧。

归结起来说,我认为,舒婷的散文成就超过了她的诗歌,她以平民视角、以幸福的家庭主妇身份写作与躲避崇高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会因此就必然削弱作品的文学价值。相反,正是因为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舒婷才能保持平静的创作心态,不断地为读者捧出一篇篇散文佳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登临郁孤台
后一篇:窗外的画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