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范丙臣
范丙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733
  • 关注人气:1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大奖暴露出的教育尴尬

(2006-10-24 23:35:45)
分类: 杂弹

  

       国际上获奖----让人酸甜苦辣上心头的喜讯

 

 

    在博客上看到一个朋友为女儿完不成作业而大伤脑筋,并抱怨女儿成了问题少年.

    问题少年?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成了问题少年?这个朋友的心情完全理解,但学生对课外作业产生抵触情绪却不是个别.  这使我想到最近看到的几条消息。                                      

一条是:新华网梅里达(墨西哥)7月18日电:第4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8日晚在墨西哥尤卡坦州首府梅里达结束。中国队以总分235分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美国队和俄罗斯队分别以213分和212分获第二和第三名。报道还特别强调中国队比第二名多出了20多分,是以绝对优势得的第一.又往前找到了45届的,报道中同样充满自豪:第45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于4日至18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中国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6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得金牌。  

接着找到相关的新闻,似乎更加振奋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每年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举行,是为全球高中学生举办的世界最高水平的数学赛事。自1986年以来,中国队已累计12次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不仅数学,物理和化学比赛成绩也同样骄人.                                                   

20年啊,12次团体第一名.这似乎是多么了不起

 

然而,我却高兴不起来甚至觉得,这恰是我们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不成功表演,或者说是中国教育的尴尬.拿不准,人家正看着我们偷乐呢。就在不久前,准确说就是几天前,诺贝尔奖也揭晓了,不妨把报道内容摘录如下:

2006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已于本月2日、3日和4日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5位美国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这三项殊荣。

在国际中学生的比赛中从没有得过第一的美国人,竟把诺贝尔奖全包了。在中学阶段风光八面的中国人,却未能继续小时候的光荣.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国的孩子聪明还是美国的孩子聪明?说明了中国的儿童期教育成功还是美国的儿童期教育成功?

 

想到不久前看到的一个中国学生到美国后发出的惊讶和感叹:"遭遇美国教育".这篇文章曾在教育界引起不大不小的震动.

又想到去年在深圳市委党校时,一位来自南开大学的女教授谈到教育时,不由用悲愤的声音发出真实的感慨:我们做家长的,从孩子几岁时就呕心沥血,孩子更是牺牲了童年应有的欢乐.经过十几年的苦拼,终于考进了大学.然而结果呢?由于学习早早已透支,学生到大学后一下子松了下来,不再学了,或者很少学了这和西方教育,是多么不同啊

是的,美国式的教育,儿童期是以开发智力和能力培养为主,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充分发挥儿童的个性和想像力,而不刻意追求孩子得什么奖得多少奖但进入大学阶段后,这种智力的积累开始发挥作用,这时的发力使他们很快追上并超过其它儿童

 

这就像赛跑中的前半段和后半段。跑的过程中怎么积蓄力量,怎么冲刺,既是战术也是战略.

道理就这么简单

有外国教育家说中国人没有童年.而我觉得:岂止是没有了童年?继续下去,国家还会没有将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