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逢军养生 |
分类: 枕边书 |

〈片段十七〉养生的要旨是调心,中国古代圣贤讲“心静血清,血清无疾”,就是此理。
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天下事物没有一定之规。养生也是如此。对待他人养生的经验应悟其妙处,而不要简单模仿。每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各有自身独特之处,对一个人有用的东西,未必适合于所有人。
因此,中国传统养生观念认为:人要去掉主观干扰,尊重客观反映。例如体内缺水,客观反映是口渴。在这方面,儿童是我们成年人的榜样。儿童喜欢在土地上滚爬,因为这样可以向大地释放“静电”。农村的孩子生病少,是接触大自然多的原故。现代城市大多数家庭住水泥楼房,人容易躁。儿童都喜欢在草地上翻滚,是去躁本能的反映,是回归自然。但这种行为却又被家长们主观上的一个“脏”字给限制了。
回归自然表现在方方面面,靠人们去体验。例如想吃什么,往往正是体内需要的物质;特别想睡觉,往往是身体过于疲劳;特别喜欢一个锻炼场所,往往是这个地方的磁场适合于你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这就是养生顺其自然的一种方法。
观察自然界中的天地、山水、风雨雷电、冰霜雹雾的变化,体悟客观世界对自身的影响,了解自然的玄机,修炼之人可以做到,普通人也可以做到,只要用心。
以上讲了中国龙文化是龙的传人养生的基础。用这样大的篇幅,是因为养生的要旨是调心,中国古代圣贤讲“心静血清,血清无疾”,就是此理。
对于这种被称为“东方玄学”的理论如何证实呢?现代科学实验做了回答。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研究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久前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支玻璃试管插入有冰水的容器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正好是零度),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的“气水”。
当心平气和时,人呼出的气变成水,澄清透明,无杂色;
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蛋白色沉淀;
生气时有紫色沉淀。
爱尔马把人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分析:人生气(10分钟)会耗费大量人体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因此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
所以,有一老者听了笔者讲课之后悟道:“原来养生说到底是个哲学问题。”是的,中国龙文化是中国先哲总结天地人合的中国哲学,它来自黄土地的民族,也必将对这个民族起积极的作用;它调整这个民族的心理,让适者在这片黄土地上健康生存。
——以上片段截选自《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养生理论篇〈顺其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刘逢军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转载于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http://www.dadaotang.com
注:转载内容与原文相同,只是,为了网上浏览的方便,有的段落有拆分。连载仅为原书的极小一部分。此书不仅是学习华夏祖先留下的中医瑰宝《皇帝内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入门书籍,也是开启悟性,修身养性的必读书籍。推荐给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北京大道堂养生研究院有售。希望更多的朋友,有缘份,有福气,结认刘教授,学习中医养生常识,此生身心安康。
《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截选片段的连载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