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阅己 |
翻阅宣化上人讲解的《佛说四十二章经》。这是佛陀圆寂后,弟子们汇集的类似于佛陀语录的一本佛经。
其中,第三十八章「生即有灭」的经文是这样的: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俗话说,人活一口气。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时,曾对弟子说「人身难得,如优昙花」。佛经里还有很多佛陀提醒弟子“人身难得”的警语,比如「一失人身 万劫不复」。
人身究竟有多难得呢?
有一次,佛陀和弟子在外行走,用手抓起地上的一把沙土说,“众生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我手中土。”。
《杂阿含经》里,佛陀作了一个比喻,得人难如「盲龟值浮木孔」。
海里有一只盲龟,寿命无量劫,一百年才浮出海面一次。海面上有一根浮木,浮木上仅有一孔。浮木随风逐浪,漂移不定。试想,「盲龟值浮木孔」,得要怎样难得的因缘?!可是,在随业流浪的生死轮回中,一失人身,再能投胎做人的机率则比「盲龟值浮木孔」不知要难多少倍。
这些天,去早市的路上,在滨河的桥头,如果不是迎着晨光,根本看不见,原来河面上空,聚集了成片成片的小飞虫,亡命徒般疯狂地在空中打着转儿。
是的,就要到中秋了,无论这些小飞虫多么贪生,多么拼命挽留最后一口气,都挡不住死亡。
陈昇在《午后的蝉声》中,懒懒地,一遍一遍地唱着:
秋天的蝉只有七天好活
生命它来去太匆匆
……
孩子他问我生命是什么
像一首歌吧 我的孩子
……
总是这样,歌声还在,唱歌的人已不知去向。
张国荣从28层高楼跳下,自杀了;梅艳芳死于子宫癌;付彪再坚强,还是没能忍住肝癌的折磨,撇下妻儿,撒手人寰;陈逸飞为《理发师》耗尽最后一口心气,过劳而死。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体格超棒的体育特招生,26岁时在难产的大出血中死去。
一个三十刚过,刚成为新郎不久的朋友,春节见面,看上去还好好的,哪哪儿都不缺,半年后,因白血病死去。
一个活人,说没了,就没了。
生命的无常,简直令人语噎。
有时想,没有沦为一生不过一季的小飞虫,真是足够幸运了吧。可是,人的一生,几十年光景,用天数,也不过两万多天。两万多元钱,你能花多久?
每天早起睁开眼,跑个神儿的功夫,就又到了夜晚闭上眼睛睡去的时间。
每天不知忙什么,总觉身心被缚,在劫难逃,难得清静。一日,一日,像落下的雪花一样,前一片还来不及看清,下一片已经被你踩在脚底,成了泥。
时间短促得常常觉得缺氧,总是无奈地张大嘴巴,试图再多吸一口。
做过很多年瑜伽教练的高光勃说,现代人学瑜伽,最应该学会的一个动作是——摊尸。每一节瑜伽课的最后,他都要带着学生在瑜伽垫上躺下,放松身体,放下舍不得和得不到的一切,体会一次死亡。
“你的每一天都在轮回,夜晚死去,早上重生。每天体验一次死亡,体会一下离开这个世界那一刻的感受,你会明白,什么对你而言最重要,你的整个人生观都会因此而改变。”
李连杰提及他的学佛因缘时说,一次,和一位朋友一起坐飞机,中途,飞机遇到急难,人人都吓得半死,可他的这位朋友仍面带笑容,不惊不怖。朋友说,早晚是一死,愁眉苦脸是死,哈哈大笑也是死,为什么不笑着离开呢?朋友是一位笃信佛法的居士,这场意外事件之后,李连杰也皈依佛门。
学佛后,李连杰和家人又几次遇难,去马尔代夫度假时,一家四口从海啸中死里逃生,赴印度学佛时,又赶上了超级大地震。
采访时,李连杰说,这几年,我潜心学佛,愈发觉得人生苦短,生命无恒的道理。人活着,就在忙呼一口气,生与死,仅一线之隔。
所以,李连杰又说:“今天若有一碗鱼翅和一碗公仔面在面前,我会开心地吃了鱼翅,但若只有公仔面,我还是会开心地吃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