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戴镣铐的舞蹈,比戴着镣铐跳舞更难

(2011-10-23 12:58:41)
标签:

白话诗

舞蹈

洪烛

跳舞

三寸金莲

诗歌

诗人

历史进程

文化

@樊樊fkq : “历史进程中的汉语诗歌”专题专访(下):请洪烛诗兄答题

3

樊樊:白话自由诗对现代汉诗语言的贡献就像是把三寸金莲恢复成了自在的天足,且破除了许多走小碎步似的写作规范。在你看来,白话自由体天然自在的步履,是如何踩出诗特有的韵脚和节奏的?

@洪烛:从表面上看,白话诗比之古诗是大大地自由化了,尤其是散文化了,某些新诗名篇甚至可算作广义上的散文诗。舞步变了,舞蹈自然也变了,但舞者没变,舞者的情怀没变。诗风变了,诗人没变,诗人的概念没变,甚至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情怀没变,怎么跳都可以,怎么跳都是美的,怎么跳都是好舞蹈。越是不像舞蹈的舞蹈,越是考验舞者举手投足间是否能流露出别样的风韵。白话诗最大的革命意义是突出了主体:跟整个舞蹈相比,舞步是不重要的。跟舞者相比,舞蹈是次要的,它是为烘托舞者的精神世界而存在的。读诗为了读人,读诗人,读诗人的情怀,读诗为了读人心。看舞蹈为了看舞者的,看舞者的灵魂,怎么波动的。不戴镣铐的舞蹈,比戴着镣铐跳舞更难,难上加难。因为你没法借助道具、借助规则来掩饰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白话诗更为体现诗人本色。也更能刻划乃至放大他那微妙的心理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