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为何被誉为文学的轻骑兵?
(2011-10-23 00:24:39)
标签:
诗歌洪烛图穷匕首现历史进程鲁迅杂文诗人校园 |
@樊樊fkq : “历史进程中的汉语诗歌”专题专访(下):请洪烛诗兄答题
2.
樊樊:为什么比之小说、散文,历史进程中每一次或大或小的震荡,总会最直截地映射在诗歌的语言形态变化或文本构造上?
@洪烛:诗歌被誉为文学的轻骑兵,诗人自然就是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屡屡在各个时代转折点的遭遇战中建立奇功。小说、散文更像是打阵地战或堡垒战的,比习惯了打游击的诗歌,在临阵应变方面总是慢半拍。这跟诗歌的文体短小精悍、诗人的灵感风驰电掣不无关系。小说是马拉松、散文是散步,诗歌是百米冲刺,铁骑突出刀枪鸣。在鲁迅杂文出现之前,诗歌是最古老的投枪与匕首。为了短兵相接,稳、准、狠地刺中不同时代的穴位,这种短、平、快的文体,在语言形态及文本构造上都要随机应变,以适应当时读者的心理特质,使感染力达到最大化。诗人不仅是图穷匕首现的刺客,敢于刺秦,更是无师自通的文体家,擅长为特定时代以及特定的自己量身订制最得心应手的短兵器。文学的宝剑譬如干将与莫邪,皆出自诗人之手,全是用血与火煅炼的。
前一篇:美是他的致命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