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这才是生命的完整过程:既有光明,又有阴影。既有杯觥交错的豪宴,又有曲终人散后的剩菜残羹———仿佛象征着某种冷却的热情。
究竟何为精华,何为糟粕?
我说不清。也许一切都是垃圾。或者说,一切都将变成垃圾。总有一天,会再没有什么可供消耗的了。
仅仅做个消费者,是很悲哀的。
当然我们可以聊以自慰:毕竟散发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能量,并且最大限度地享受了生命———这几乎是一场漫长的狂欢节。但越是这样,越会留下更多的渣滓。
写作的时候我经常吸烟,不仅下意识地弹弹烟灰。第二天醒来发现:烟灰缸里揿灭的烟蒂,就像一堆冰冷的子弹壳———被遗弃在硝烟散尽的战场上。而昨夜的快乐,都已变成轻飘飘的灰烬。
是的,我每天都在制造着类似的灰烬。一生的灰烬加起来,会有多少?
连想一想都是件很沮丧的事。
假如放在天平上,灰烬轻得几乎没有任何重量。因为灰烬已失去了意义。
怎样才能不为灰烬而活着?
怎样才能充分地散发光和热,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灰烬?
有一段时间,我上下班不得不路过郊区的火葬场。于是又想到了灰烬的问题。连人本身都无法避免灰烬的结局。灰烬是一种虚无的存在。
我并不是悲观主义者。我实在不愿意向灰烬靠拢。所以,我更珍惜自己的光,自己的热。更希望人生能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消耗。
我总是企盼写作的过程变得缓慢一点。这是我生活中的生活。在这时候,灰烬离我很远。我再不能在纸上制造更多的垃圾了。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成佛了。能够在一大片骨灰里,留下几粒熠熠闪烁的舍利子。但愿那是我一生中未被淘汰的诗篇。
我还说不好:这样的作品,是否已经产生?
但我经常这样拷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