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烛先生写就的最新大型组诗《西域》象一枝正成熟的红杏。从高高的墙头伸出它美丽的身子,展现给人们。有人说它美;也有人说它艳;更有人会认为它的味道有点酸涩。无论怎样,它都带给我们一些清新的感觉。
这组《西域》给了我们一个新颖的话题,特别是恶搞诗歌的风波还未平息,这个组诗的出炉意义是深远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纯真的地域文化,看到了诗人执著地追随诗神缪斯的灵魂去追求朴实真诚的感觉。看到了诗人深入诗歌内核,将自然和人生、人性巧妙地结合起来。看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也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感悟是如此的深厚。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是诗歌风起云涌的时代。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浮躁的心灵正在寻找一个能够宁静的乐园,他们想在这个乐园中清洗自己的灵魂。这个时候,多如牛毛的流派积聚地的扩张起来,他们想出奇,出新是不可质疑的,但如何把握却是我们应该深刻探讨的。
有许多所谓的前卫试验给诗歌这方净土参进不少沙子,还不知道是舒松了土壤的板结还是破坏了土壤结果,这些有待后人去鉴定。有作物的地方就会有杂草,就会有作物的良莠不齐。在良莠不齐的作物里,我们看见《西域。这个真正用心灵灌溉的作物长势良好,让人们倍感欣慰。
读过洪烛的诗歌,人的灵魂开始净化。他是真正领悟缪斯的神韵,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西域》的风土人情如歌如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怎么能够不说好呢?
《塔什库尔干的风》、《塔什库尔干的白云》《叶尔羌河》《呼吸天山》《天池的记忆》《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牧马人》《 阿克陶的牧羊人》
洪烛的诗歌与大自然有了那么多亲密的接触,给了他们许多美好的描述,给我们许多遐想的空间,他把感性和理性完美的结合起来,动静结合,写技娴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是2001年底开始上网的,开始上网的时候并不知道有那么多的文学论坛,总把自己写的不成诗歌的诗歌发进公共聊天室,有人给我指点迷津,给了我全球最大的文学网站《榕树下》,我在那里发表了自己最早的网络诗歌《江南的初冬》很是兴奋。而后,有时间就到商略的现代诗歌版块去帖自己的诗歌,有许多象匪君子、胡心亭等那样的诗友给于帮助和指点,让我有了创作的动力。出入的网站多了,我的眼界也开阔了。却从中看到许多杂质。了解了许多最前卫的诗歌流派如:“口语”、“口水“、“垃圾”、“下半身”、“宗教写作”等,这些东西开始让我迷茫,这样的诗歌也是诗歌?我的理念一直是这样的:诗歌应该是美好的,向上向善的,我想许多认为诗歌是神圣的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个时候的我不知道应该学习和借鉴什么样的诗歌。我怕自己要迷失方向,开始热忠于散文诗的写作。我不想陷入那些我不喜爱的浮躁的诗歌里,也不想去反对人家探索的各种诗歌流派。但我会天天去看,去学习借鉴那些美好的诗歌。
诗歌。首先应该是生活的凝练,应该有它深刻的内涵,如果没有,那真不如去写散文了。但现在的诗坛里却充斥着一群炒作不休,互相吹捧,相互打压的怪象,而且层出不穷。大小不同的圈子让诗歌混沌了,许多杂志报刊也并不看重诗歌,发表更是难上加难了。网络给了诗歌一个广阔的平台,让人们能够尝试着把诗歌从高雅的殿堂拉出来,还原给老百姓,赵丽华是那个吃螃蟹的人,可是她没有想到她的实验失败了,成了被人恶搞的对象。其实,这个趋势谁也无法知道,就象平静的水面丢了一棵炸弹。涟漪四起。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也许这个炸弹给我们翻出水底的鱼虾或是金玉也未知。我想它的起因不一定好但结果也不一定坏,也许它给我们的诗歌变革敲了警钟,也为我们诗歌铺垫了许多基石。破茧成蝶,让我们的诗歌飞跃起来也未必不可呢。
早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就已经有了诗歌,因为它的优美和遐想空间,让人们乐此不疲地传诵歌咏。它从古体诗词歌赋开始,漫漫长路地演变到文化复兴的现代诗歌,又从现代诗歌的昌盛分支出美妙传神的散文诗,再到我们通俗唱法的歌词。无论什么形式但诗歌包括这些方面。古体诗词、现代诗歌、散文诗、歌词都应该归结到诗歌里。并不象韩寒幼稚说法要把诗歌归类到歌词里去,这样不是本末倒置。诗歌的讨论是历史以来悠久的。讨论并不应该牵扯到人身攻击。更不应该裸体去亵渎大众。我们的诗歌可以有行为艺术,但并不是没有任何意识地搞突然袭击,我想赵丽华无法预料,大家也无法预料。那天她没有去是明智的,那个场面也不是她想看到的。诗歌缪斯的灵魂应该是高尚的,而非所谓的逆转传统。我们要传承我们祖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去伪存真,把我们灿烂的文明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诗歌的艺术是应该耐得了寂寞,是有个性和共性并存的。能够真正体会诗歌魅力的人才是诗歌拥有者的精灵。
■ 喀什的美女
既然你是活着的香妃
我就不妨做一回皇帝
我从来不羡慕乾隆
他的诗写得没我好
模样也不见得比我英俊
可我不得不嫉妒
他拥有过你
如果香妃只能有一个
我愿意做皇帝的情敌
为你而决斗(哪怕死去)
是值得的
不知是否是一种遗传?
香气笼罩着你的身体
像一件怎么脱也脱不去的外衣
读洪烛的诗歌,你可以体会到这些风格,那就是大气和大度并存、思想的纯真明朗并存,不断给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他运用抒情的方式却不是滥情成灾,他的诗歌功底厚重,将我们祖国的诗歌文化底蕴用个性表达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天然合成,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我没有读过他其他的诗歌,也不认识他本人,仅是从中国诗歌学会网站下载了他这组长达60页、150首的诗歌去品读。从这些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爽朗的,他的诗歌理念是高尚的,不仅有男性的阳刚的美,也有刚中带柔的韵律美,特别是给新疆女子《阿依达》等几个女性的诗歌里可以看出那些有着异域风情长卷的组诗歌,装满淳朴和激情,还有一些可爱的童心。我认为没有感性的人是写不出诗歌的,如果没有童心是写不出好诗歌的。如果有了童真和率性再加上执着和善良,那他一定可以写出诗歌的绝品了。
■ 写给阿依达的小诗
别人送你宝石
他只送你一颗葡萄
比玛瑙还要绿
软软的宝石,正如他的心
一看见你就变得很软
你简直不忍佩戴它
他只知道你的名字叫阿依达
他认定你是最美的姑娘——
美,又有什么不好呢?你说是吧?
来不及多看一眼,他就被风吹走了
不要小瞧他的礼物
他送给你的宝石,是树上长出来的
你恐怕不知道:他摘下葡萄
送给你之前,先偷偷吻了一下……
只有胸怀旷达,博爱一身的人才能够把世界装进心里,才能够细致地观察事物和热爱生活,才能够把爱倾注给诗歌。
■ 克孜尔千佛洞
一觉睡了一千年
可能还要带一个零头……醒来
头发白了,牙齿掉了,眼睛花了
一生都在睡梦中度过
多么可惜!被动地梦见了
沙漠、胡杨、商队,却听不见驼铃
在召唤你起床……
这是一种无意识的生活,多么可惜
颜料剥落,梦的色彩逐渐浅了
醒来,人已经老了
方知道隔壁住着美丽的飞天
读洪烛的诗歌,让我又一次回到我的童年,回到梦里常见的西域。那里的天山曾经是我出生的地方,那里的草原曾经是我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小朋友嬉戏的地方。红柳、沙枣、骆驼刺都长在我的记忆中无法拔掉,也从他的诗歌里掉落出来,填满我的思念情怀,因为我也是天山脚下的一株雪莲。读了他的诗歌,我好象又站在那里看我的一个故乡。
■ 呼吸天山
天山是新疆最大的不动产
为它的美所感动,我就成为瞬间的继承人
融化的雪水,是它的积蓄
所产生的利息,滋润着沙漠
也滋润着比沙漠还要干渴的我
狭隘的心胸终于赢来无法想像的辽阔——
此刻,有一朵云,正在我肺叶间游移……
这些诗歌的震撼力使我的语言已感觉有些苍白和贫乏,怎么也没有办法深入精髓去把它的真谛展现给大家,唯一的办法就是希望大家去品读洪烛的《西域》,在他那些诗情画意的组诗领略西域的风土人情,在他是诗歌里去品味,西域》美丽的草原,美丽的牛羊和骏马。品味《西域》风情万钟的艳丽姑娘。
人无完人,诗歌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再凝练些会更好,风格也可以再突破些。无论怎么说,它都是精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06/11/18于上海)
前一篇:洪烛:我心目中的西域(二)
后一篇:一个诗意行走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