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傅佩荣
傅佩荣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074
  • 关注人气:27,6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的浩然之气

(2015-11-12 17:26:05)
标签:

恻隐、羞恶、辞让、是

修养

分类: 儒家

孟子(372-289 B.C.)生当东周战国时代(475-221B.C.)中期,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他博闻强记、好学深思,不仅正确理解孔子思想,还能踵事增华,善加发挥,广泛应用孔子观点于政治、教育、经济、修养与人生目标上,成为当时最卓越的儒家代表。后世推尊其为亚圣,并以孔孟之道为儒家的主要学说。


当时各诸侯互争雄长,对知名学者十分礼遇。孟子曾周游齐、魏等大国,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这些国君所求的是富国强兵之策,因此受重用的是像商鞅、吴起、孙膑、田忌之类的兵法家与纵横家。至于孟子,则依然谨守尧舜爱民之教与孔子修己安人的理想,反对战争与苛政,以致难以说服大国君臣。他年老时回归家乡邹国,与学生一起编订自己的著作《孟子》,传诸后世。


依《孟子》一书所载,我们得知孟子思想的梗概。

首先,他有丰富学识,在面对君主询问时,可以立即引述《书经》与《诗经》的相关语句,借古人智慧来开导国君,使他们愿意聆听,可以取法乎上。其次,他有杰出口才,善于说明事理,其中所含的逻辑推论在外人眼中无异于好辩,但所讲述的皆为仁民爱物的想法。他随口说出的许多语句,已成为传世的成语,如缘木求鱼迁于乔木一暴十寒守望相助杯水车薪事半功倍出尔反尔心悦诚服有为者亦若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


第三,他有坚定立场,以追随及发挥孔子思想为职志。孔子的一贯之道是,孟子则具体描述仁政的作为,如仁政必自经界始,就肯定了农业社会须以划定田界,使百姓安居乐业为基础。孔子推崇古代圣人,孟子则区分四种圣人(圣之清者、和者、任者、时者),使人人皆有可能达成此一目标。


第四,他有个人创见。谈到修养方法时,他畅述自己如何培养浩然之气,即是要持守(真诚),并配合(正当性)与(共同规范),长此以往,则此气由内而生,可以充塞于天地之间,无入而不自得。谈到快乐时,他宣称有三种快乐是超越帝王之乐的,亦即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样的快乐值得我们深思其理。同时,只要做到真诚,则将享受莫大的快乐,他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最后,在孟子笔下,展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观察以及他对人生修养的无穷向往。前者即是肯定人心有四端,再由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端,推而至于实现仁义礼智这四善。心之四端配合他所揭示的良知良能之说,足以使我们相信:人只要真诚,即可感受由内而发的行善要求,使自己主动去实践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进而促成安和乐利的社会。至于人生修养,则孟子从可欲之谓善说起,直至最高境界的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所谓不可知之意在肯定人的修养永无止境,可以抵达像神明一般的完美程度。


在学习孔孟之道时,不可忽略一个重要观念,那即是在孔子看来,他在五十岁时领悟了天命,他也强调君子应该知天命与畏天命。在孟子看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语,无异于天命的具体实现,而他认为如果天要平治天下,则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些语句足以证明儒家对天的深刻信仰。这样的天显然不是后代学者夸张人心的主观愿望即可取而代之的。


孟子思想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原因之一是专制帝王无法忍受他民贵君轻的观念。今天是我们以自由心灵重新认识孟子思想的时候了。

《孟子》的浩然之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