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需把握重点-为《朱熹错了》说几句-兼答网友的书评

(2014-06-29 07:15:22)
标签:

佛学

孟子

朱熹

夏商周

《大学》

分类: 儒家

儒家是一套完整的哲学系统,亦即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孔子与孟子是哲学家,他们的核心概念,如“人性”与“天”,是其哲学系统的基础。因此,我在评论朱注四书时,所侧重的正是朱熹对儒家的核心概念的明显误解,如主张儒家所说的是“人性本善”与“天即理”等等。就此而论,我的书名取为《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是有充分理由的。


书评者“四当斋主人”提出两个观点,认为是我的“硬伤”(应该指严重错误)。他说,朱注的四书顺序原本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后来为了刊刻的方便,才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以我针对前者秩序的批评完全落空。我感谢他的指教,但我的批评依然有效,即是,任何讨论儒家的书,皆不可不以“论语、孟子”为基础。现在,朱熹以《大学》为四书之首,即属不合常理。譬如,孟子说过“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如果《大学》早出,孟子何不直接引述?看到《大学》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还需要提出他的浅见吗?


其次,他指出我书中所云“十世的世,是易姓受命之意,譬如,夏商周三代又称三世。”这句话把“世”与“代”混用,实属无知。我们念书要回归原文。背景是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孔子答以“夏、商、周”之礼有因袭损益,还说:“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前面说十世,后面说百世,中间举例用“夏商周”三代,请问,我们有何理由一定要说“世”与“代”截然不同?并且朱注说“王者易姓受命为一世”,请问:夏商周三者不正是“易姓受命”吗?朱熹可说“世”,而别人不可说,合理吗?此外,朱熹在《论语.尧曰》为“兴灭国,继绝世”作注时说“兴灭继绝,谓封黄帝、尧、舜、夏、商之后。”这不也是以这些朝代为“世”吗?


由此可见,以上两个所谓的“硬伤”,实在无关本书之宏旨,又怎能就此断定我是哗众取宠或缺乏学术理性?还进一步认为我这本书应该“付之一炬”云云。我读到这种评论,原想一笑置之,因为这种说法不仅“缺乏学术理性”,而且简直是“缺乏理性”了。连孔子都承认自己难免有过,他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我出版《朱熹错了》一书,如果承蒙读者指出其中的错误或疏漏之处,我当然会感到“幸运”并努力修改之。但是批评者情绪激动,要将它“付之一炬”,则让人不敢恭维。

读书需把握重点-为《朱熹错了》说几句-兼答网友的书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