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与人之间

(2014-04-19 05:18:36)
标签:

率性

真诚

择善固执

文化

分类: 儒家

《中庸》的构想是这样的:一,天是万物的来源;二,人是万物之一,但人性异于万物的自然之性;三,若是顺着人性走上正道并实现教化,则将安顿人间并且使万物也得到化育。因此,对人而言,要说"天命",因为天赋与人特定的要求;对万物而言,则说"天之道",有如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人是万物之一,所以"天之道"包含"人之道"在内,但"人之道"也另有其特色。


为了厘清这一点,《中庸》第二十章有一段话说: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诚者,天之道也"一语,是说:真实的状态即是天的运作模式。"诚"为"实",或朱注所谓"真实无妄"。除了人类以外,万物依一定规律生存及发展,没有选择或改变的可能性,这种真实或实在的状况即是"诚者"。如第二十六章说:"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意即:它的表现纯一无二,产生的万物却难以测度。再看第十七章,"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这儿说的"必因其材而笃"是兼指万物与人而言,其中的"必"字代表了规律之不可改变,但依上下文可知"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专指人而言,因为只有人可能成为栽者或倾者。由此看来,"天之道"就是自然规律,平常而恒常。


引起讨论的是下一句:"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圣人合乎天之道,其表现为诚者,但谁是圣人?圣人是天生的还是修成的?我们一贯认为儒家的圣人是修成的,不然《中庸》第十七章起何必推崇舜、文王、武王、周公,并且一再提及"孝"?"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这样的孝及其修成的德当然不是天生的。


换言之,修养至圣人境界,即有合乎上述诚者的表现。这与《易经系辞上》所谓"《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一语,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因此,圣人是由人之道通往天之道的示范典型。而圣人的修成同样要从"人之道"入手。有关圣人的作为另文再说,这里要谈的是人之道。


所谓"诚之者,人之道。……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一语,清楚肯定了"人之道"是"择善固执"。但什么是"诚之者"?其意为"让自己真诚"。孟子说过极其类似的话:"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所谓"思诚者"是说"想要真诚"或"追求真诚"。就语义而言,应是"思诚者"在先而"诚之者"在后。


真理不厌重复。人之道是要"让自己真诚",因为只有真诚才会"率性",所以说"率性之谓道"。进一步,人之道是"择善固执",那么,反推回去,人之性不是向善吗?由向善到择善,中间还需"知善",所以第二十章接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最令人感动的是:在从事这五项任务时,"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由凡人成为圣人,其秘诀亦在于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