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绢本,墨笔淡着色,横527.8厘米,纵25厘米,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及東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段落。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画从右端起,由郊外一排驼运队在绿柳小径间向城市方向行进开始,人物在树石洗漱、小溪潺潺的大自然中蹒跚地走着,很有一种宁静的气氛。逐步向前发展,人物渐多,房舍也逐渐稠密,河道也逐渐宽广,画面的空气也就逐渐紧张起来。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可以说是全画最紧张、最热闹的部分。虹桥是横跨在汴河之上的一座无柱的竹木大拱桥,由于桥下河面狭窄,水深流急,船工们为使漕船安全过桥而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有的撑篙,有的掌舵,有的放桅竿,有的投掷缆绳,有的呼喊指挥,十分紧张。桥上的过路行人也情不自禁地为之奔走呼号并从旁指点提醒,一时间多少人手忙脚乱鼎沸一片。与此同时在路狭人密的桥上,骑马和坐轿的官宦迎面而来,互不相让地吆喝争道,还有桥头受惊的驴子等等物事,构成全卷的高潮。后段为城门内外景象,只见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街道中有乘骑、轿夫、挽车、挑夫等等各类人物在各行各业的门前或空场上活动者。虽然是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但各人的举止又显得较虹桥一带为安静悠闲些,和街市井然有条的建筑物颇为调和,显示了一种有秩序而繁华的都市景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