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修养:中国绘画精品鉴赏之九《江帆楼阁图》

标签:
李思训山水变化 |
李思训的真迹在宋代已经很少了,宋徽宗曾向民间大事搜罗,据《宣和书谱》所记,当时尚有17幅。到了清代,则荡然无存。乾隆帝时仅搜罗到一帧《江帆楼阁图》,这幅图,就一直存留到现在,现保存在台湾。根据有关著录和鉴赏们的推断,认为这帧《江帆楼阁图》从其题材内容、笔墨技巧、风格面貌上来看,有可能是李思训的真迹。
《江帆楼阁图》,绢本,纵 101.9厘米,横54.7厘米,青绿设色画。图中的收传印记有“缉熙殿宝”、“安”、“仪周鉴赏”等。宣统渚玺《石渠宝笈》原来未曾著录。我们可以把这幅画来和展子虔的《游春图》相比较,在绘画艺术的技巧上,有其继承和发展的脉络。《江帆楼阁图》境界开阔,不画江岸边界的江水,更增强了烟水辽阔的境界,在构图上比《游春图》画全景的处理方法有进步的地方,山石的丘壑虽仍平实,但略略多了一些变化,画树已用交叉取势,彼此顾盼生姿,比展子虔显然有了进步。如图的左下角有老树二棵,一棵盘根错节,藤筱绕柯,一棵枝杈交纵,状如屈铁;《游春图》里画夹叶状的技法比较简单,种类不多,而《江帆楼阁图》中树的夹叶状就多样化了,有元宝形的有上翘下摊枇杷叶形的,有三层包叠卷心叶状的,还有双钩介字点叶状和槐树叶状等,其中使人感兴趣的是松树的画法甚为别致,作者画松针,先是一片一片的染好石绿,然后用花青(似掺有石青)以两笔交叉的挺细笔势概括画出松针的大概,这也比展子虔的画松针有改进之处,这种比较简单的松树画法,是和有框无皴的山石,起伏均匀的水纹,工丽整齐的屋宇,图案开头的夹叶相称调和的。至于这幅画中的人物凡开相、衣褶、神态,也较前人山水画中的人物有提高。总之,这幅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已经显示出其成熟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