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修养:中国绘画精品鉴赏之八《步辇图》

标签:
阎立本人物刻画 |
阎立本的《步辇图》卷绢地彩绘,画后有米襄阳、黄公器、刘次庄、等北宋人题跋,并有当时著名书法家张伯益篆文长文跋。这幅画至今是北宋初年的摹本。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番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来迎接公主,画家就是描绘太宗接见禄东赞时的情况。图画的左边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六位宫女肩负或扶持着“步辇”。两个宫女撑着扇,后面另一宫女持着红色伞盖;图右侧,中间穿着民族服装,拱手致敬的是禄东赞,他前面一位红袍虬髯,可能是典礼官,后一人着白衣,可能是议员。这幅画虽然是摹本,但在主要人物的刻画上,仍然可以看到阎立本表现人物性格的成就。禄东赞穿着小团花衣,画家依靠服饰、举止,而特别是容貌神情,生动地刻画了来自远道的藏族使者。禄东赞宽阔的额头上有着长长的皱纹,这几道简单的线条与他质朴的颜面组合在一起,不只表现了一个人诚恳、严肃的性格,还表现了藏族所共同具有的某些气质。阎立本所最熟悉的唐太宗,在画面上表现得最成功。这一成功,不仅在于画家富有生气地描绘出了他所尊敬和赞颂的人物,重要是他同时表现出了唐太宗对于使者品德的嘉许和喜爱,使情节真正依靠形象的描绘,而获得有力的表现。这一张具有历史价值的作品,忠实地记录了一千三百年前祖国大家庭中,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
从这件作品,可以看到阎立本在艺术技巧方面的一些主要特征:健劲的线描,沉着而稍板滞的设色,人物面部的细致刻画,都反映阎立本的绘画继承了魏晋以来的六朝传统,而又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