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艺必修”之九艺术的自觉(1)书法

(2010-02-10 07:53:00)
标签:

王羲之

王献之

魏碑

                                 艺术的自觉(1)书法

                                          曹利华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以蚕头燕尾为特征的隶书成熟,并占居了主要地位。汉隶的字形特点是取横势,字呈扁形。结构特点是上下紧密,左右舒展,有的汉隶右面比左面更为舒展,笔画形态较篆书多变化,能看出笔锋顺逆,笔画有粗有细。隶书的笔画两端以及转角处的笔势,方圆皆有,但主要倾向是方,整个字体给人以安稳的感觉。
    三国魏晋时代,在保存原有书体的同时,完成了由隶书向楷书的转变,并使草书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字体。三国时魏国的钟繇精心研究书法,开始把隶书字体转化为楷书。楷书的一般特征是:结体变隶书的宽扁为方正,笔画波动不象隶书那样大,比较平稳。篆隶草正四种主要书体,在两晋十六国时期已经齐备,由此时起,中国的书法开始有了较大发展,书体流派众多,书法名家迭出。这里要首推东晋的“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吸收汉魏晋各家精华,集书法之大成,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写的楷书,进一步摆脱了隶书的形迹。此外行书、草书的成就也极大,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娇若惊龙”,他被称为“书圣”。他的字奇而正、雄而逸、健而美。后人评他:“措意皆自然万象,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还连;凤翥龙幡,势如斜而反正,作草如真,作真如草”,为书法创立了至高的准则。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影响深远。从笔法上看,笔画粗细匀称,有轻重节奏的变化。如“群”字中,“君”的笔画敦厚,“羊”的笔画清细;“崇”字中“山”,笔画略轻,呈斜势,“宗”的笔画略重,苍拙有力,在俊秀妩媚之中,有强健,有质朴,有粗犷,笔笔或俯仰,或牵丝,或反折,或顾盼,给人以清丽而不薄弱,纯熟而不俗甜的美感。从章法上看,笔势起伏流动,淋漓畅快,错落参差,神态飞扬,分布有对称,体势有变通,给人以变化莫测而有法度,清俊典雅而有活泼的美感。王羲之的书法开创了清俊透逸的一派书风,对以后历史上的各代书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儿子王献之,也是杰出的书法家。他继承家法,书风似王羲之,但较其父更为逸气,英俊豪迈,进一步扭转了当时的古拙书风,称为“破体”,也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工草、隶,兼精诸体,尤以行草见长,其作品有《中秋帖》、《洛神赋》等,字画神逸,墨彩飞动,被后人视为佳品。
    二王以后,不同体、不同派的作品各异其趣,或追摹二王,或取法秦砖汉瓦,但基本上,南朝书法是在二王的笼罩下。北朝书法则以刻碑造像而盛行。以北魏为主的碑刻,史称“魏碑”。魏碑的一般特点:用笔方直,既有隶书的笔意,又有楷书的形体,雄浑刚健,粗犷有力。这时期的风格主要有三个类型:其一,雄强为主,碑字方笔斩截,结体庄正,峻拨森严,如《吊比干》碑等;其二,雄强之中有秀逸,如《张黑女墓志铭》等碑,笔画密丽,直中有曲,虚实有神,收中有放,形质而韵秀;其三,雄强之中有放逸,如《石门铭》等碑,笔画飞动,体势险峻,逸气横溢,结构开敞而抱合奇异,字形虽不规整,但左右顾盼有情,章法天成。南北朝时著名书法家还有智永和尚,相传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孙,工各种书体,尤其擅长草书,其《真草千字文》乃是稀世佳品。他的楷书闲雅秀丽,运笔凝炼,骨力内含,结构方正,颇象王羲之,使许多后人效法。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比起先秦和两汉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众多的不同书体和流派的作品,给人以丰富的书法美享受,书法成为更加自觉的艺术。当时多数书法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素养,不同程度地懂得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加上时代崇尚“清谈”,追求飘逸出世的所谓洒脱,这也给书法艺术以很大影响。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评说的“晋人风神潇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只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魏晋书法的特色,是能尽各字的真态。钟繇每点多异,羲之万字不同”。“晋人结字用理,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人评晋代书法“韵胜”、“度高”是与晋代人物的“丰神疏逸,姿致萧朗”分不开的。南北朝书法,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政治以及生活习尚各方面的影响,南朝书法,体现为婉丽清媚,富有逸气;北朝书法,则体现为雄奇方朴,富有豪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