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地有大美”
曹利华
庄子认为客观自然界存在着“大美”。“大美”就是最美的意思。但是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的,他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知北游》)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明显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道理却不说话,圣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通达万物的道理,所以圣人顺任自然,大圣不妄自造作,这是说取法于天地的缘故。“不言”、“不议”、“不说”都是说明自然物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大美”是指自然物的显现形态,“明法”是指自然物的运动规律,“成理”是指自然物的生存法则;“大美”与“明法”、“成理”并提,说明“大美”的显现形态也具有规律、法则的特性。“圣人”之所以能“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就在于“大美”有通达“万物”的规律和法则。“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离,通“丽”)不以胶漆,约束不以墨索。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骈拇》,“骈拇”pian
mu,大指与二指相连)。日月星辰、大地太空等自然物以曲、直、圆、方等不同的形态以及它们之间附丽和制约关系构成了大自然的美,虽然当时的人们还“不知其所以生”,“不知其所以得”,但是他们已经认识到“天下有常然”,即天下事物有它的自然规律。这说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然不再是上帝鬼神或某种主宰世界的精神实体,人类已经从天命观和宗教迷信中解脱了出来,这表明了庄子的鲜明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基于这样的认识,庄子认为的自然美则是“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大宗师》),即覆天载地,雕刻出各种物体的形象却不显露技巧的自然就是美的。对于人体的自然美来说也是如此,“邀(通顺)于此者,四肢强,思虑恂(xun)达(通达),耳目聪明”(《知北游》),人体由于“气”的自然聚积就会变得健康聪明、能干。庄子虽然还不能从实践的观点来考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美的本质属性,但是他能从自然本身的运动规律上(“天下有常然”),从人对规律的自由掌握上(”天下诱然皆生”),确立美与真的统一性,这在美的本体论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