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与美学(第一章)

(2006-08-31 08:00:09)

               国学与美学

                                   曹利华

               第一章 人格美学的自觉

                      第一节 孔子的“仁”学美学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奠基者,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2000多年来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发展始于孔子的美学思想密切相关的。认真研究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建立“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美学体系是极有益处的。

   研究孔子的美学思想有两个难点:一是由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上的分歧,造成对孔子历史评价的困难。有人认为孔子的基本立场是顺应当时的社会的变革的潮流的,他企图建立一个新的体系以为新来的封建社会的韧带(郭沫若:《十批判书》)。有人认为孔子是士阶层思想的代表,是新兴地主阶级也是新兴家族制度的有力代表(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有人认为孔子是旧贵族的奴隶主的代表(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笔者比较同意郭沫若《十批判书》中的基本观点,本书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结构探析也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二是研究孔子的美学思想体系主要根据未成体系的《论语》,《论语》只是孔子及其弟子谈话回忆录,而且大部分只是片言只语,这样给研究上带来较大的主观随意性。怎样在不成体系的《论语》中找出它的体系来,这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但这也正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同时,我们认为孔子美学思想的重点应该是社会美,而不是艺术美。也就是说孔子谈美主要是谈现实社会中的人格美,而不是谈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孔子在《论语》中所涉及到的艺术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只是社会美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种情况在西方美学史上也是存在的,苏格拉底就是一例,他从社会观点出发,指出美的评价标准在于对人的效用,使美与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美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当然,中国古代,从社会观点来看待美的并不是从孔子开始的,在《左传》、《国语》、《尚书》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但是如此系统地谈论社会美那就首推孔子了。下面就从四个层次上对孔子的美学思想的结构作初步的探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