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与美学第一章第一节二,

(2006-08-31 10:01:16)

        二“义”——人格美的展示

                              曹利华

   “仁”是孔子伦理美学思想的核心,它是内在的、本质的;而“义”是“仁”的外在表现,是一种举动,一种行为。“仁”是善,是“心灵美”,而“义”是对不善的抗争,是“行为美”。扬雄对“仁”、“义”的关系作了这样的比喻:“仁,宅也;义,路也。”(《语言.修身》)十分形象地说明了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的关系。“仁”和“义”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仁”决定“义”,“义”表现“仁”,所以我们经常将“仁义”作为一个概念来对待。

    “义”在孔子的伦理美学思想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而我们在研究孔子的美学思想时经常只注意了“仁”,而忽视了“义”。特别是在社会美中,“义”就更为重要了,它几乎与“美”是同义语。在甲骨文中我们还没有发现有“仁”字,但“义”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却发现了多处。“义”在甲骨文中释义为“从羊,从我”即用锯解羊以为牺牲之意。“美”甲骨文中释文为“从羊,从人”,释义为原始人扮演图腾羊跳舞。从这里看出“义”与“美”有很相近的意思。原始社会的善与美是统一的,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人类征服危害自己生存的动物,就是主体不断认识客体,不断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人类逐渐掌握了动物生存、活动的规律、特征,并且按照人的需要、愿望,利用工具去杀死或制服它们,在这些动物身上就体现了人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原始人看到了这些动物就如同看到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表现了自己的胜利,因此内心必然会产生喜悦感,这就是人类最初产生的美感。他们用兽骨、兽皮、兽牙装饰自己,甚至扮演图腾跳舞,这就是最初人类的艺术美。甲骨文既是记事符号,又是美的图画。从以上分析来看,“义”的原始意义就是表现生活中的一种行为美。

    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诏也。是义不为,无勇也。”(《为政篇》)他认为应该见义勇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这是一种崇高美,是对人类正义事业的维护,它往往需要与非正义的、不善的、甚至丑恶的事物作斗争,表现出一种牺牲自我的精神,“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这里的“仁”实质就是“义”,志士仁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了仁义,只有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义。《孟子·告子上》有一个很好的注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舍生取义,见义勇为,作为“孔孟之道”所提出的一种道德行为,我们不能否认其中有为封建统治阶级卖命的意思在,但是其中的积极意义是绝不能否认的,为国、为民、为正义、为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不自由中求自由,实质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崇高美德,这不能不与处于顺应社会变革潮流的孔子的思想体系联系在一起的。

     “义”和“勇”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义”必“勇”,但“勇”不能离开“义”。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阳货篇》)这里的“义”又是“仁”的同义语了。“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篇》)这就是说:“义”是一种勇敢的行为,它必须以“仁”作为它的思想基础,离开了“仁”的勇敢,那往往是一种不义的行为。孔子的“义”是有明确的行为规范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求“义”,一个求“利”,这里我们也不排除孔子轻视劳动者的意思在,汉代董仲舒也作过这样的注解:“明明求仁义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但是孔子的主要的意思是指有德与无德者,在位者无德恐怕也属于“小人”之列。孔子在回答子路所提出的什么是“成人”时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宪问篇》)“成人”就是“全人”,实际上也就是“仁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全人”,主要看他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如何,有“利”不求而“思义”,关键时刻肯付出生命,穷困的时候不忘记自己的诺言,这就是一个“全人”。所以孔子判断一个人主要是看他是否符合“仁义”的尺度。同时,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也必须在实际生活中去锻炼自己,“主忠信,徙义,崇德也”(《颜渊篇》)。以忠诚信实为主,唯义是从,这就可以提高品德。“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篇》)。孔子最担心的是不能以身赴义,这样的人恐怕就是孔子所说的“小人”了。孔子讲了一句十分精辟的话:“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篇》)这句话是对人格美的高度概括:有知识能认清事物的本质。所以“不惑”;有高尚的品德,少私心,所以“不忧”;勇敢的人没有个人顾虑,所以“不惧”。心灵的充实和高尚,行为必然崇高和伟大。“仁”和“义”是统一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是一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