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秋意凉

2023-08-29 16:40:10
标签: 枚庸 生活 随笔 杂谈 中元节

枚庸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业已入秋,处暑刚过,末伏也出。近来雨多起来,一个夜雨延绵的清晨,身着短袖出门,不禁有些许凉意。

相较前段时日漫长的炎热,顿时感到秋真的来了。深夜打开窗子,偶有阵阵秋风吹进来,甚至觉得清冷。

忽然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在《秋雨·落日》里写下的话:“瑟瑟的秋风,带来一阵清凉,一阵清爽,夹杂细细蒙蒙的秋雨,轻轻抚着我的脸庞,萧瑟的风胡乱扫着落叶,那簌簌声,犹如一支悲凉凄清的哀歌……”

 

提到秋,总是让人有些悲凉愁绪。而“伤春悲秋”,历来是古代文人植根心底的情结。兴许是对比当下季节的万物收获,看到落叶凋零,想到冬天将近,不免生悲。

战国时期,宋玉就在《楚辞·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唐代诗豪刘禹锡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人认为,其实诗人往往是把秋景秋物、秋声秋色,与自己悲惨命运、怀才不遇、事无所成等境地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表现心中的抑郁哀怨和感伤忧愤,所以悲秋。

我一直自称“伪文人”,也无过于远大的抱负,自然没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哀。二十几年前的句子,只是一个懵懂少年,纯粹萌动情感的随性表达。

 

此时,独自站在靠南方的窗边,凭栏远眺、凝神注目,又有一丝悲意涌上心头,却不知来源于何处。

仔细想来,今天已农历七月十四,明日便是中元节。突然明白心中悲从何来,定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对家乡小城的牵挂,而南边,也正是故土的方向。

中元节俗称“鬼节”,是祭祀先人的节日。记得小时候,每到此节,我都要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去,跟着大人们点起烛、燃起香,给先祖焚烧纸钱包。

记忆中,这天往往细雨蒙蒙,与熊熊烈火相映,更加衬托哀思浓浓的氛围。只是那时候年龄尚小,四位祖辈康健,对于先祖们,并没有太大的概念。

随着年岁渐长,仪式里多了几许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由于外出求学、务工,能回去祭奠的日子越来越少,尤显得无奈和珍贵。这些年里,印象中几乎没回过。

 

如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继离世,至亲已不在,中元节的意义,变得更加特殊。而我,却没有办法和时间回到小城,亲口为他们送去祈福的话。

特别是身在城市,连个焚烧纸钱、点燃香烛的地方都没有,即使寄托哀思的青烟,也无处可以弥散。不自觉点起一支烟,烟雾袅袅,也算作是种心理依托吧。

秋雨来、秋风起、秋凉至,叠加中元日,愈发想念日渐远离的亲人们。深夜里,这份情愫会更加浓郁和强烈。

想起那首无名氏的《子夜秋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写于2023年8月29日午间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