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庸
春天来得很快,一周以前,我还在和同事说起,今年的春花开得太晚,感觉都还含苞待放。转眼,上周都竞相绽放了。霎时间,红、粉、白与绿色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上周末,气温骤降,春意虽暖,但风乍起,花瓣片片吹落在地,点缀着已然新绿的草坪,别有一番滋味。忽然想起那句“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这是宋朝徐铉,《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里的词句。即使惊蛰已过、春分未至,迎来一阵风,也不失类似的场景和心境,更印证我脑海中的一个词,“春花乱”。
近期,工作任务尚不算繁重,琐碎俗事却也不少。正如上首词的后半篇,“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中所体现的意蕴。当然,此情彼情未必一致。
二月尾巴,我写了篇小结文章,述说着二月的忧伤。而三月开端,以美好开始。月初的周末,与父母同行,带着呵呵、汐汐,第一次走进厚田沙漠,难得的近郊游。
接下来一周,在党校轮训,也是少有的学习时光,能够真正静下来,听听理论、学学思想,更重要的是与兄弟部门的同志开展专题研讨,谈谈业务、聊聊感触。
平日忙于事务、疲于应付,难有这样思考、交流的机会,也加深我对卫生健康、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对外友好、社会保障、司法行政等其他部门工作的了解。
趁着闲暇的空档,又相继与几拨旧友新朋小聚,均不同程度谈及应急管理工作现状,结合学习培训,更使我对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有了多一层认识和理解。
在与朋友们的交谈中,真切觉得当前防灾减灾支撑方面统筹力度太小,像气象、水文、地震等部门的数据融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仍应该是下步改革的方向。
同时,深刻体会到先进技术和装备应用的短板,从提升应急救援实战和保障能力来看,极端状态下的大型和适用装备仍相对缺乏,尤其是应急通信技术保障还不够。
特别是普遍反映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依然较为薄弱,很多县(区)人手不足,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所承担职责和力量的矛盾更突出,总体任重而道远。
其间与大学母校的老校长、班主任和众多校友相会,也是感慨万千,联想自身专业能力和业务局限,迫切感到应急管理院校建设和个人学习深造的必要。
在外面吃饭时间过多,且相谈甚欢、难免晚归,导致夫人和父母意见不小。我也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的确做得很不好,给他们的陪伴时间实在是太少。
有时急难险重任务加班,家人们已给我足够支持。特别夫人一周两三个晚班,下旬又将去外地培训三个月,如果换作是我,此时常不回家,肯定也会有意见的。
父母平日帮我带着两娃,一个刚学会走路,一个又要送幼儿园和篮球、舞蹈、表演等辅导班,已经是够艰难。我回得太晚,必然影响他们休息,也很不应该。
而我有时太注重所谓的朋友情谊,甚至觉得有些心中苦楚只能与他们吐露,不自觉忽略了家人。想到这里,是该适当调整心态,分配好时间,不可顾此失彼。
昨夜睡眠不佳、夜梦不断,交织着学习、工作、生活方方面面。虽然已记不清具体的内容和情节,但是醒来之后,顿感身心疲惫,仿佛经历激烈的战斗。
傍晚,坐在电脑前静思冥想,之所以疲倦,大抵缘于报考省委党校应急管理研究生的犹豫、工作方面调研突破的压力,以及处理日常交往和陪伴家人时间的矛盾。
我常说,随心写作、随感记录的意义,更多是对一种生活状态的反思,也许并无实质性作用,却总能让你不偏离轨道、不迷失方向,清楚前路和终点。
风吹花落,即使满地凌乱,也不影响春光绚烂、夏日繁华、秋实收获、冬寒独守,四季轮转不停息。勇敢向前走,不必太迷惘,一切烦恼皆会,有它该有的答案。
写于2023年3月13日晚
随感|春花乱
枚庸
春天来得很快,一周以前,我还在和同事说起,今年的春花开得太晚,感觉都还含苞待放。转眼,上周都竞相绽放了。霎时间,红、粉、白与绿色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上周末,气温骤降,春意虽暖,但风乍起,花瓣片片吹落在地,点缀着已然新绿的草坪,别有一番滋味。忽然想起那句“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这是宋朝徐铉,《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里的词句。即使惊蛰已过、春分未至,迎来一阵风,也不失类似的场景和心境,更印证我脑海中的一个词,“春花乱”。
近期,工作任务尚不算繁重,琐碎俗事却也不少。正如上首词的后半篇,“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中所体现的意蕴。当然,此情彼情未必一致。
二月尾巴,我写了篇小结文章,述说着二月的忧伤。而三月开端,以美好开始。月初的周末,与父母同行,带着呵呵、汐汐,第一次走进厚田沙漠,难得的近郊游。
接下来一周,在党校轮训,也是少有的学习时光,能够真正静下来,听听理论、学学思想,更重要的是与兄弟部门的同志开展专题研讨,谈谈业务、聊聊感触。
平日忙于事务、疲于应付,难有这样思考、交流的机会,也加深我对卫生健康、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对外友好、社会保障、司法行政等其他部门工作的了解。
趁着闲暇的空档,又相继与几拨旧友新朋小聚,均不同程度谈及应急管理工作现状,结合学习培训,更使我对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有了多一层认识和理解。
在与朋友们的交谈中,真切觉得当前防灾减灾支撑方面统筹力度太小,像气象、水文、地震等部门的数据融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仍应该是下步改革的方向。
同时,深刻体会到先进技术和装备应用的短板,从提升应急救援实战和保障能力来看,极端状态下的大型和适用装备仍相对缺乏,尤其是应急通信技术保障还不够。
特别是普遍反映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依然较为薄弱,很多县(区)人手不足,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所承担职责和力量的矛盾更突出,总体任重而道远。
其间与大学母校的老校长、班主任和众多校友相会,也是感慨万千,联想自身专业能力和业务局限,迫切感到应急管理院校建设和个人学习深造的必要。
在外面吃饭时间过多,且相谈甚欢、难免晚归,导致夫人和父母意见不小。我也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的确做得很不好,给他们的陪伴时间实在是太少。
有时急难险重任务加班,家人们已给我足够支持。特别夫人一周两三个晚班,下旬又将去外地培训三个月,如果换作是我,此时常不回家,肯定也会有意见的。
父母平日帮我带着两娃,一个刚学会走路,一个又要送幼儿园和篮球、舞蹈、表演等辅导班,已经是够艰难。我回得太晚,必然影响他们休息,也很不应该。
而我有时太注重所谓的朋友情谊,甚至觉得有些心中苦楚只能与他们吐露,不自觉忽略了家人。想到这里,是该适当调整心态,分配好时间,不可顾此失彼。
昨夜睡眠不佳、夜梦不断,交织着学习、工作、生活方方面面。虽然已记不清具体的内容和情节,但是醒来之后,顿感身心疲惫,仿佛经历激烈的战斗。
傍晚,坐在电脑前静思冥想,之所以疲倦,大抵缘于报考省委党校应急管理研究生的犹豫、工作方面调研突破的压力,以及处理日常交往和陪伴家人时间的矛盾。
我常说,随心写作、随感记录的意义,更多是对一种生活状态的反思,也许并无实质性作用,却总能让你不偏离轨道、不迷失方向,清楚前路和终点。
风吹花落,即使满地凌乱,也不影响春光绚烂、夏日繁华、秋实收获、冬寒独守,四季轮转不停息。勇敢向前走,不必太迷惘,一切烦恼皆会,有它该有的答案。
写于2023年3月13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