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庸
我总是盲目自信,尽管内心卑微。
比如对待新冠这件事,时常以“未阳”自居,甚至有些自豪,全然忘却“现实终究会惩罚那个嘴硬的人”的黑暗定律。
没想到,熬过了疫情最严重的时段,最终还是让我经受了惨痛的代价。只不过,这回打击我的,依然不是新冠,而是甲流。
但不可否认,教训是深刻的,代价是惨痛的。客观反映出风险意识不强、防范措施不实,就必然导致严重后果。
所谓“隐患等同于事故”,其实贯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
周一白天,就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像是感冒前兆。我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吃点预防性的药物,满以为只是个错觉。
睡前我还跟夫人说,貌似有点低烧,但也没采取任何措施。结果睡到半夜,突然高烧醒来,体温升高、干渴难耐,忙爬起来喝水。顺便测了测体温,已经高达38.8度。我是个平时不怎么发烧的人,这时仍然没有重视。随手多搬来一床被子,心想捂捂汗就好。
次日清晨起床,没有想象中的烧退,不过体温降为37.8度了。按照惯常的经验,再过会儿一定好了,于是请了半天假待在家。预想不及,一上午过去,体温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再次升上去了。
到吃过午饭,甚至接近40度了,下午只好继续请假,却仍不见好转。期间,苇梗清瘟颗粒、热水加生姜花椒泡脚、凉白开蜂蜜水、退热贴……各种办法都用上也无济于事,始终保持高温不退。
夫人说,“自从认识你,就没见过你发烧,一发居然这么厉害!”直到傍晚,我忽然想起,家中还备有布洛芬。赶紧吃了两片,体温才开始逐渐下降,身体才微微有点出汗。到周三上午,基本确定体温恢复正常。
我显然是低估了这次感冒的威力,也正是周二上午的请假,导致小女儿汐汐,不幸感染了。大家都说是不是“阳”了?我坚信不可能。
往常都是老妈背着小的,送大的去上幼儿园。那天刚好请假,就说我带着小的呗。没想等她们一出门,汐汐就哭闹起来,无奈只好把她抱起来安慰。现在非常后悔,当时没有及时戴上口罩。
中午时分,汐汐忽然开始频繁咳嗽。我一惊,不会被传染了吧,赶忙把口罩戴上,但为时已晚,午睡起来发现,她也发烧了,体温38度多。暂时不敢用药,只能给她用退热贴,后来作用不大,才又给她喂了点美林(小儿布洛芬悬液)。晚上体温下降了一些,便以为没什么大问题。
第二天上午,我还待在家里,给她测体温,又有些上升,大概烧到了39度左右,喂了美林后再次下降。下午,我到单位去,临出门叮嘱老妈,等汐汐午睡后测个体温,如果高可以再用点美林,别烧坏了。
我不到两点到的办公室,刚上不到三个小时班,老妈四点四十打来电话。一看她电话,顿时紧张了起来,果然情况不妙。那头传来她的哭腔,推着汐汐去接呵呵,路上汐汐突然不省人事,让我快点回去。
第一时间往家赶,所幸看到汐汐时,神志已清醒,急忙送省儿童医院。到急诊室,医生开了新冠核酸、血常规等检查。才刚做完检查,她就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惊魂不定、惊心动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
那么一瞬间,她忽然眼睛发直、脸色发青、嘴唇发白、身体发挺,一动不动,生怕有个三长两短。老妈说前面就是这样,好吓人。后来才知道这是高温惊厥,头回遇到此种状况,实在不敢轻视,着实让人揪心。
医生担心存在脑炎或伤及中枢神经等引起的抽搐,决定留院观察,当晚转入神经内科住院,注射消炎、退烧等药物,并安排脑部核磁共振、脑电图及相关病毒抗原等检查,决定母亲留院陪她,我先回家候着。
此时,汐汐急诊的新冠结果已出,阴性,病原仍不明。医生不放心,让我也去检查一个,看我结果如何,以便准确判断下步治疗方案。
回到家里已是深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一方面自责,毕竟是自己把感冒传给了汐汐。另一方面担忧,不知道其他家人有没有被传染。
正是害怕再传给呵呵,让她跟夫人睡大房间,我蜷缩在小房间。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迷迷糊糊睡去,估计已快凌晨一点。不到两点,夫人突然拍我肩膀,跟我说呵呵可能也发烧了,一量竟然高达40多度。
听后心急如焚,我一滚就跳了起来,赶紧让夫人给她喂了点美林。而后想想不对,怕出现汐汐一样的情况,还是决定立马送医院。就这么,在时隔不到八个小时,因为孩子的事情,再次跑了一趟省儿童医院急诊。
这时我的新冠结果也出来了,都是阴性。在我叙述完自己和汐汐的病情后,医生果断拿出甲流和乙流的抗原检测试管,说大概率是甲流。结果的确不出所料,甲流阳性。医生说,可以开药回家了,你家小的基本也是这个病因,高温惊厥也属正常现象,应该没什么大碍,不必太过担心。
貌似要顺利一些,拿上专治甲流的奥司他韦颗粒和两盒退烧药,我们就回了家。兴许是高温导致肠胃不适,刚把药给呵呵喂上,兀地就吐了一地,只好让她先睡,刚把地面清理,转眼又把吐了一床。
接近凌晨五点,才把她的衣服和床单、枕巾等脏衣物洗干净、晾晒好。短暂眯了两个小时又起床,去医院给老妈送早饭,陪汐汐做检查,兜兜转转又是一上午。老爸中午从小城赶到南昌,然后来医院,换我回家休息。
呵呵这一天依然高烧,反反复复,吃了药又吐。好在下午用了点美林降下来,基本控制在了38度左右。晚上做好饭菜,让老爸送去医院,呵呵勉强吃了点面片,早早睡着了,晚上体温仍有回升,靠药物暂且压住。
接下来的两天,就是全家总动员,分两拨。我和夫人在家,照顾还在高烧的呵呵,老爸和老妈留守医院,管着尚未痊愈的汐汐。
这一周似乎过得很快,从我感冒发烧,到两个娃相继被感染,折腾了好几天。不过,幸好总算是过去了。呵呵今天已经不发烧了,照常可以出去玩耍,在家自己涂鸦,汐汐也基本康复,明天上午就可以办出院。
今天太阳很好,我写下《向“阳”生长》。但是,这里的“阳”,其实并不是指代阳光,而是新冠的“阳”。虽然我仍然未“阳”,可此番甲流,也让我体会到了“阳”过的人们,所经历的过程,有忧虑、有无助、也有心疼……
我不敢再大言不惭,没有人的身体能如铁打。正如我说的,扛住了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却终究没能抵住不值一提的甲型流感。
向“阳”,是一种自知,谁都可能“阳”;向“阳”,也是一种自省,要时刻预防“阳”。只有如此,才能所向披靡,更好生长!
写于2023年2月25日深夜
记录|向“阳”生长
枚庸
我总是盲目自信,尽管内心卑微。
比如对待新冠这件事,时常以“未阳”自居,甚至有些自豪,全然忘却“现实终究会惩罚那个嘴硬的人”的黑暗定律。
没想到,熬过了疫情最严重的时段,最终还是让我经受了惨痛的代价。只不过,这回打击我的,依然不是新冠,而是甲流。
但不可否认,教训是深刻的,代价是惨痛的。客观反映出风险意识不强、防范措施不实,就必然导致严重后果。
所谓“隐患等同于事故”,其实贯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
周一白天,就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像是感冒前兆。我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吃点预防性的药物,满以为只是个错觉。
睡前我还跟夫人说,貌似有点低烧,但也没采取任何措施。结果睡到半夜,突然高烧醒来,体温升高、干渴难耐,忙爬起来喝水。顺便测了测体温,已经高达38.8度。我是个平时不怎么发烧的人,这时仍然没有重视。随手多搬来一床被子,心想捂捂汗就好。
次日清晨起床,没有想象中的烧退,不过体温降为37.8度了。按照惯常的经验,再过会儿一定好了,于是请了半天假待在家。预想不及,一上午过去,体温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再次升上去了。
到吃过午饭,甚至接近40度了,下午只好继续请假,却仍不见好转。期间,苇梗清瘟颗粒、热水加生姜花椒泡脚、凉白开蜂蜜水、退热贴……各种办法都用上也无济于事,始终保持高温不退。
夫人说,“自从认识你,就没见过你发烧,一发居然这么厉害!”直到傍晚,我忽然想起,家中还备有布洛芬。赶紧吃了两片,体温才开始逐渐下降,身体才微微有点出汗。到周三上午,基本确定体温恢复正常。
我显然是低估了这次感冒的威力,也正是周二上午的请假,导致小女儿汐汐,不幸感染了。大家都说是不是“阳”了?我坚信不可能。
往常都是老妈背着小的,送大的去上幼儿园。那天刚好请假,就说我带着小的呗。没想等她们一出门,汐汐就哭闹起来,无奈只好把她抱起来安慰。现在非常后悔,当时没有及时戴上口罩。
中午时分,汐汐忽然开始频繁咳嗽。我一惊,不会被传染了吧,赶忙把口罩戴上,但为时已晚,午睡起来发现,她也发烧了,体温38度多。暂时不敢用药,只能给她用退热贴,后来作用不大,才又给她喂了点美林(小儿布洛芬悬液)。晚上体温下降了一些,便以为没什么大问题。
第二天上午,我还待在家里,给她测体温,又有些上升,大概烧到了39度左右,喂了美林后再次下降。下午,我到单位去,临出门叮嘱老妈,等汐汐午睡后测个体温,如果高可以再用点美林,别烧坏了。
我不到两点到的办公室,刚上不到三个小时班,老妈四点四十打来电话。一看她电话,顿时紧张了起来,果然情况不妙。那头传来她的哭腔,推着汐汐去接呵呵,路上汐汐突然不省人事,让我快点回去。
第一时间往家赶,所幸看到汐汐时,神志已清醒,急忙送省儿童医院。到急诊室,医生开了新冠核酸、血常规等检查。才刚做完检查,她就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惊魂不定、惊心动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
那么一瞬间,她忽然眼睛发直、脸色发青、嘴唇发白、身体发挺,一动不动,生怕有个三长两短。老妈说前面就是这样,好吓人。后来才知道这是高温惊厥,头回遇到此种状况,实在不敢轻视,着实让人揪心。
医生担心存在脑炎或伤及中枢神经等引起的抽搐,决定留院观察,当晚转入神经内科住院,注射消炎、退烧等药物,并安排脑部核磁共振、脑电图及相关病毒抗原等检查,决定母亲留院陪她,我先回家候着。
此时,汐汐急诊的新冠结果已出,阴性,病原仍不明。医生不放心,让我也去检查一个,看我结果如何,以便准确判断下步治疗方案。
回到家里已是深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一方面自责,毕竟是自己把感冒传给了汐汐。另一方面担忧,不知道其他家人有没有被传染。
正是害怕再传给呵呵,让她跟夫人睡大房间,我蜷缩在小房间。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迷迷糊糊睡去,估计已快凌晨一点。不到两点,夫人突然拍我肩膀,跟我说呵呵可能也发烧了,一量竟然高达40多度。
听后心急如焚,我一滚就跳了起来,赶紧让夫人给她喂了点美林。而后想想不对,怕出现汐汐一样的情况,还是决定立马送医院。就这么,在时隔不到八个小时,因为孩子的事情,再次跑了一趟省儿童医院急诊。
这时我的新冠结果也出来了,都是阴性。在我叙述完自己和汐汐的病情后,医生果断拿出甲流和乙流的抗原检测试管,说大概率是甲流。结果的确不出所料,甲流阳性。医生说,可以开药回家了,你家小的基本也是这个病因,高温惊厥也属正常现象,应该没什么大碍,不必太过担心。
貌似要顺利一些,拿上专治甲流的奥司他韦颗粒和两盒退烧药,我们就回了家。兴许是高温导致肠胃不适,刚把药给呵呵喂上,兀地就吐了一地,只好让她先睡,刚把地面清理,转眼又把吐了一床。
接近凌晨五点,才把她的衣服和床单、枕巾等脏衣物洗干净、晾晒好。短暂眯了两个小时又起床,去医院给老妈送早饭,陪汐汐做检查,兜兜转转又是一上午。老爸中午从小城赶到南昌,然后来医院,换我回家休息。
呵呵这一天依然高烧,反反复复,吃了药又吐。好在下午用了点美林降下来,基本控制在了38度左右。晚上做好饭菜,让老爸送去医院,呵呵勉强吃了点面片,早早睡着了,晚上体温仍有回升,靠药物暂且压住。
接下来的两天,就是全家总动员,分两拨。我和夫人在家,照顾还在高烧的呵呵,老爸和老妈留守医院,管着尚未痊愈的汐汐。
这一周似乎过得很快,从我感冒发烧,到两个娃相继被感染,折腾了好几天。不过,幸好总算是过去了。呵呵今天已经不发烧了,照常可以出去玩耍,在家自己涂鸦,汐汐也基本康复,明天上午就可以办出院。
今天太阳很好,我写下《向“阳”生长》。但是,这里的“阳”,其实并不是指代阳光,而是新冠的“阳”。虽然我仍然未“阳”,可此番甲流,也让我体会到了“阳”过的人们,所经历的过程,有忧虑、有无助、也有心疼……
我不敢再大言不惭,没有人的身体能如铁打。正如我说的,扛住了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却终究没能抵住不值一提的甲型流感。
向“阳”,是一种自知,谁都可能“阳”;向“阳”,也是一种自省,要时刻预防“阳”。只有如此,才能所向披靡,更好生长!
写于2023年2月25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