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听很多在外工作的同事和朋友谈起,父母故去之后,几乎很少再回老家。
他们都说,回去干什么呢?父母在,尚且叫“回家”,如今只能算是“做客”。更有人感慨,以往过年一大家子团圆是常态,此时却没有了主心骨,大家都为人父母,只好各自守着小家,各相老少聚首。
忽然想起一句话,“娘在家就在,有娘才有家!”前面说的这些,或许正是这个道理。
不过,曾经只是字面上理解、情感上揣测,直到前几天,10月13日,奶奶驾鹤西去。当晚,我和父亲坐在客厅聊天,让我更加直观而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去年爷爷离世,不能让她一个人住,又考虑爬楼困难,奶奶一直住在我家楼下改造的屋子,父亲五姐弟轮流陪护照顾。
毕竟是我家的屋子,父亲每天都会待上好一阵子,陪奶奶说说话。特别是有时来昌,最牵挂和放心不下的也是奶奶,总是待不了几天,就要匆匆赶回小城。
如今奶奶离开,我们又都在南昌。他说,真不知道以后闲时能去哪?我清楚能感受到,他在失去精神寄托后的落寞。
娘在就是留在小城的最大理由,一旦不在了,忽然成了没有家的孩子,妻儿孙女又远在外地,这般孤独和寂寥可想而知。
关键是有奶奶在,这方小屋就是姑姑、叔叔们的当然据点。兄弟姐妹理所应当地凝聚在一起,偶尔能说说家常、谈谈理短。
如今核心倒了,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事,带孙子、管儿子……原本有些可能不得已放下的,理应也必须顾及起来。
正如他们这几天说,过去但凡逢年过节,大家走在一块热闹热闹是规矩也是必然,而后分散各地、投奔儿女,相见渐难。
说得好像不近人情,却是话糙理不糙。不禁想起有位熟人在某年春节返乡回来后说,到大姐家过年,已没有了“回家”的亲切。
更多的,反而感觉生分。大姐对他十分客气、盛宴款待,像对待远道而来的宾客而不是弟弟。不能不说,这是客观事实。
每一个家庭,或许都是如此。兄弟姐妹再多,也是靠长辈亲情所连接起来的,这个结脱了,各条线就没那么紧了。
“有娘才有家”,于父辈而言是这样,作为独生子女只会更加。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如今又帮忙带着我的两个孩子。
我实在想象不出,没有她的日子会变成怎样。不管年纪再大,离了娘就成了“没有根的草”,找不到家的孩子,何其可怜。
虽然我无法感同身受,父辈们心中的悲伤与苦痛,但是奶奶的离开,的确让我更加真切地懂得和珍惜。
“有娘才有家”!
写于2022年10月19日深夜
随感|“有娘才有家”
以前,常听很多在外工作的同事和朋友谈起,父母故去之后,几乎很少再回老家。
他们都说,回去干什么呢?父母在,尚且叫“回家”,如今只能算是“做客”。更有人感慨,以往过年一大家子团圆是常态,此时却没有了主心骨,大家都为人父母,只好各自守着小家,各相老少聚首。
忽然想起一句话,“娘在家就在,有娘才有家!”前面说的这些,或许正是这个道理。
不过,曾经只是字面上理解、情感上揣测,直到前几天,10月13日,奶奶驾鹤西去。当晚,我和父亲坐在客厅聊天,让我更加直观而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去年爷爷离世,不能让她一个人住,又考虑爬楼困难,奶奶一直住在我家楼下改造的屋子,父亲五姐弟轮流陪护照顾。
毕竟是我家的屋子,父亲每天都会待上好一阵子,陪奶奶说说话。特别是有时来昌,最牵挂和放心不下的也是奶奶,总是待不了几天,就要匆匆赶回小城。
如今奶奶离开,我们又都在南昌。他说,真不知道以后闲时能去哪?我清楚能感受到,他在失去精神寄托后的落寞。
娘在就是留在小城的最大理由,一旦不在了,忽然成了没有家的孩子,妻儿孙女又远在外地,这般孤独和寂寥可想而知。
关键是有奶奶在,这方小屋就是姑姑、叔叔们的当然据点。兄弟姐妹理所应当地凝聚在一起,偶尔能说说家常、谈谈理短。
如今核心倒了,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事,带孙子、管儿子……原本有些可能不得已放下的,理应也必须顾及起来。
正如他们这几天说,过去但凡逢年过节,大家走在一块热闹热闹是规矩也是必然,而后分散各地、投奔儿女,相见渐难。
说得好像不近人情,却是话糙理不糙。不禁想起有位熟人在某年春节返乡回来后说,到大姐家过年,已没有了“回家”的亲切。
更多的,反而感觉生分。大姐对他十分客气、盛宴款待,像对待远道而来的宾客而不是弟弟。不能不说,这是客观事实。
每一个家庭,或许都是如此。兄弟姐妹再多,也是靠长辈亲情所连接起来的,这个结脱了,各条线就没那么紧了。
“有娘才有家”,于父辈而言是这样,作为独生子女只会更加。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如今又帮忙带着我的两个孩子。
我实在想象不出,没有她的日子会变成怎样。不管年纪再大,离了娘就成了“没有根的草”,找不到家的孩子,何其可怜。
虽然我无法感同身受,父辈们心中的悲伤与苦痛,但是奶奶的离开,的确让我更加真切地懂得和珍惜。
“有娘才有家”!
写于2022年10月19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