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庸
今天,是八一南昌起义95周年。
1927年那个夏天,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
我有幸生活在这座英雄的城市里,处处都有“八一”的标记,八一广场、八一礼堂、八一大道、八一大桥、八一公园、八一中学、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碑……
小时候,我就是个向往军营的男孩。大学毕业时,原本有机会加入武警水电部队,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放弃,直到很多年过去,我还在为当初的选择感到遗憾。
这些年里,目睹过很多抗洪抢险的现场。正如我们常常形容的那样,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员,在惊涛骇浪面前,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针”,给我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处于和平年代,以为战争离我们很远。去年,在边疆牺牲的四位解放军战士却告诉我们,其实战事并未远去,而是有戍边的英雄,时刻在为我们守护,换来国家安宁。
很可惜,在我的文字里,为数不多提到这群“最可爱的人”,在这个日子,摘取短短的几段话,以此纪念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正如人民日报说的,万里河山、有你心安!
致敬最可爱的人们!
写于2022年8月1日
抗洪一线扛沙袋的战士
赛湖西堤上,一个刚满18岁的小战士,奋力扛起一袋袋沙包,来回穿梭在堤坝上。从他晒黑的脸庞,从他沉重的步伐,我可以看出他的吃力,我可以想想他的痛苦。可是,我更多地看到他表情里带着的坚毅,看到他来不及顾及泥巴裹满的裤腿,甚至来不及擦去脸上带着泥痕的汗水。我没有负重地走在泥泞的堤坝,脚上已是沉重,何况是肩扛沙袋的行走?再想想18岁的自己,怎会经受这样的考验与挑战?
西河联圩上,火箭军官兵跳入水中,半个身子泡在水里,正在打桩作业。作为一支高知识、强专业的精锐部队,在急难险重面前,他们没有把自己当作特殊,抗洪抢险战役同样打得漂亮。连东部战区首长都感慨心痛不舍,可是我想,正因为这样,他们更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我们中的很多人,总是以为自己学了一点知识,有了一点成绩,便开始对工作挑三拣四,苦活脏活累活都觉得不该自己干,可是看看他们,自己仿佛都要低下去。
莲北圩上,两个亲兄弟都在一线参与抗洪抢险。我看到他们脸庞皴裂的皮肤下,依然难掩地稚嫩,后来知道,哥哥才刚满20。我在想,是一个怎样的家庭,舍得让家里两个儿子投身部队,经受这样的锻炼。原来他们都是鄱湖畔长大的孩子,小时候都经历98的洪水,他们是解放军从受淹的房子里救出的,而此刻,他们也投身抗洪抢险的队伍,正在用行动回馈着当年的恩情,也正在用双手,保护着更多人的家园和生命安全。
小学课文里,魏巍老先生笔下的“最可爱的人”没有变,他们只是把保卫家园的战场,从硝烟弥漫的炮火中,转到了洪水肆虐的堤坝上。老百姓不会忘记这群最可爱的人,我眼见着几位老妈妈手里端着亲手煮的绿豆汤,颤颤巍巍送到他们身边,可他们腾不出手来喝上一口,他们知道,早一时处置好险情,老妈妈们才能早一刻放心。
回到办公室,写下这段感触的时候,我正是值班忙里偷闲。此刻,我在想,比起最可爱的人昼夜的奋战,我们在舒适值班室里的挑灯又算什么呢?当然,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这江河安澜、人民安居、生活安详。所有为防汛辛勤付出的同事们都值得点赞,在一线巡堤查险的广大干部群众也值得学习,而这群永远最可爱的人,应该更值得致敬!
——《抗洪一线:目睹最可爱的人》2016年7月16日
当年我的八一广场
有人说,每一个男孩都有一个绿军装的梦。
橄榄绿,是我从小栽种在我心里的理想,据说两三岁我就喜欢蹲在卖军装和解放鞋的柜台前,久久不愿离去。
在我的哭闹下,我有了第一套军装,穿上它,就顿时变得昂首挺胸,稚嫩的脸上多了一份庄重。那一刻,现在想来反而更像是一种对事业的认真和负责。
从小到大,这个绿军装的梦一直延续着,高中毕业时,也曾想过报考军校,但一直以为视力原因不能报考军校,就断了念想;大学时代,又想过参军,还是因为视力,没去问问政策能不能参军,也没了想法;大学毕业,在部队和工作之间作了个选择,当了“逃兵”;参加工作后,又很多次查看有关特招入伍的资料,看看还有没有机会进入部队。
渐渐地,发现实现绿军装的梦越来越难,但也没彻底断了想法,仍然藏在自己的心底。近几年来,因工作原因,也与部队有着一些联系,认识不少在部队的朋友,每每和“兵哥哥”们接触的时候,都带着一种由衷的羡慕。
我想,如果还有机会让我穿上绿军装,我一定会毫不犹豫!
——《哪个男儿没有过绿军装的梦?》2017年8月1日
守卫边疆的解放军战士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英雄的壮举,感染了所有中国人,正是他们放弃小家,戍边卫国,才有万家灯火、举国安宁!也应了那句说过很多的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更感动的是,牺牲的4名烈士里,年纪最大的陈红军,不过与我同岁,肖思远、王焯冉仅24岁。而最年轻的陈祥榕,在牺牲时还不到19岁,他曾经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想,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对祖国的誓言,用有限的青春,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守护了百姓的安危。
让我们致敬这些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生命换来和平与安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有力支撑。在心里记住这四个伟大的名字,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
——《致敬最可爱的人》2021年2月20日
记录|写在八一南昌起义95周年
枚庸
今天,是八一南昌起义95周年。
1927年那个夏天,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
我有幸生活在这座英雄的城市里,处处都有“八一”的标记,八一广场、八一礼堂、八一大道、八一大桥、八一公园、八一中学、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碑……
小时候,我就是个向往军营的男孩。大学毕业时,原本有机会加入武警水电部队,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放弃,直到很多年过去,我还在为当初的选择感到遗憾。
这些年里,目睹过很多抗洪抢险的现场。正如我们常常形容的那样,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员,在惊涛骇浪面前,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针”,给我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处于和平年代,以为战争离我们很远。去年,在边疆牺牲的四位解放军战士却告诉我们,其实战事并未远去,而是有戍边的英雄,时刻在为我们守护,换来国家安宁。
很可惜,在我的文字里,为数不多提到这群“最可爱的人”,在这个日子,摘取短短的几段话,以此纪念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正如人民日报说的,万里河山、有你心安!
致敬最可爱的人们!
写于2022年8月1日
赛湖西堤上,一个刚满18岁的小战士,奋力扛起一袋袋沙包,来回穿梭在堤坝上。从他晒黑的脸庞,从他沉重的步伐,我可以看出他的吃力,我可以想想他的痛苦。可是,我更多地看到他表情里带着的坚毅,看到他来不及顾及泥巴裹满的裤腿,甚至来不及擦去脸上带着泥痕的汗水。我没有负重地走在泥泞的堤坝,脚上已是沉重,何况是肩扛沙袋的行走?再想想18岁的自己,怎会经受这样的考验与挑战?
西河联圩上,火箭军官兵跳入水中,半个身子泡在水里,正在打桩作业。作为一支高知识、强专业的精锐部队,在急难险重面前,他们没有把自己当作特殊,抗洪抢险战役同样打得漂亮。连东部战区首长都感慨心痛不舍,可是我想,正因为这样,他们更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我们中的很多人,总是以为自己学了一点知识,有了一点成绩,便开始对工作挑三拣四,苦活脏活累活都觉得不该自己干,可是看看他们,自己仿佛都要低下去。
莲北圩上,两个亲兄弟都在一线参与抗洪抢险。我看到他们脸庞皴裂的皮肤下,依然难掩地稚嫩,后来知道,哥哥才刚满20。我在想,是一个怎样的家庭,舍得让家里两个儿子投身部队,经受这样的锻炼。原来他们都是鄱湖畔长大的孩子,小时候都经历98的洪水,他们是解放军从受淹的房子里救出的,而此刻,他们也投身抗洪抢险的队伍,正在用行动回馈着当年的恩情,也正在用双手,保护着更多人的家园和生命安全。
小学课文里,魏巍老先生笔下的“最可爱的人”没有变,他们只是把保卫家园的战场,从硝烟弥漫的炮火中,转到了洪水肆虐的堤坝上。老百姓不会忘记这群最可爱的人,我眼见着几位老妈妈手里端着亲手煮的绿豆汤,颤颤巍巍送到他们身边,可他们腾不出手来喝上一口,他们知道,早一时处置好险情,老妈妈们才能早一刻放心。
回到办公室,写下这段感触的时候,我正是值班忙里偷闲。此刻,我在想,比起最可爱的人昼夜的奋战,我们在舒适值班室里的挑灯又算什么呢?当然,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这江河安澜、人民安居、生活安详。所有为防汛辛勤付出的同事们都值得点赞,在一线巡堤查险的广大干部群众也值得学习,而这群永远最可爱的人,应该更值得致敬!
——《抗洪一线:目睹最可爱的人》2016年7月16日
有人说,每一个男孩都有一个绿军装的梦。
橄榄绿,是我从小栽种在我心里的理想,据说两三岁我就喜欢蹲在卖军装和解放鞋的柜台前,久久不愿离去。
在我的哭闹下,我有了第一套军装,穿上它,就顿时变得昂首挺胸,稚嫩的脸上多了一份庄重。那一刻,现在想来反而更像是一种对事业的认真和负责。
从小到大,这个绿军装的梦一直延续着,高中毕业时,也曾想过报考军校,但一直以为视力原因不能报考军校,就断了念想;大学时代,又想过参军,还是因为视力,没去问问政策能不能参军,也没了想法;大学毕业,在部队和工作之间作了个选择,当了“逃兵”;参加工作后,又很多次查看有关特招入伍的资料,看看还有没有机会进入部队。
渐渐地,发现实现绿军装的梦越来越难,但也没彻底断了想法,仍然藏在自己的心底。近几年来,因工作原因,也与部队有着一些联系,认识不少在部队的朋友,每每和“兵哥哥”们接触的时候,都带着一种由衷的羡慕。
我想,如果还有机会让我穿上绿军装,我一定会毫不犹豫!
——《哪个男儿没有过绿军装的梦?》2017年8月1日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英雄的壮举,感染了所有中国人,正是他们放弃小家,戍边卫国,才有万家灯火、举国安宁!也应了那句说过很多的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更感动的是,牺牲的4名烈士里,年纪最大的陈红军,不过与我同岁,肖思远、王焯冉仅24岁。而最年轻的陈祥榕,在牺牲时还不到19岁,他曾经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想,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对祖国的誓言,用有限的青春,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守护了百姓的安危。
让我们致敬这些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生命换来和平与安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有力支撑。在心里记住这四个伟大的名字,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
——《致敬最可爱的人》2021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