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太雷在汕头起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章:历史研究与探索

(2024-12-21 12:37:43)
标签:

历史研究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汕头

张太雷

达林

分类: 研究探索/希腊神画/朦胧诗

历史研究与探索

(旧文重新编发,请立即公开发布) 

张太雷在汕头起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章:历史研究与探索

(图:张太雷在沙基惨案当日集会上演讲,身旁是鲍罗廷)

张太雷在汕头起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章

作者:吴游江湖侠客吴仲湛 推荐)

(原文刊载于《汕头都市报》,2013年12月4日“人文汕头”版) 

    (一)张太雷(1898-1927)又名椿年,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前称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共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太雷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共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1927年12月12日,张太雷在广州起义战斗中中弹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岁年轻的生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政治局成员。

张太雷在汕头起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章:历史研究与探索

    1975年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曾任职于青年共产国际、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主席团的达林所撰的《中国回忆录(1921-1927)》一书,书中有一段记述了达林和张太雷、瞿秋白1922年4月间途经汕头的经历。近年来多位党史专家经考证指出,此段提及的瞿秋白是作者的记忆误差,实际上应该是另一名“久经考验、忠实可靠的优秀中共党员”(可能是蔡和森)。下文简略介绍达林的这段回忆。

张太雷在汕头起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章:历史研究与探索

(图: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人员合影,左二为达林)

(二)在沪受委派与达林同来汕头

    1921年3月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正式成立,张太雷为中国科书记。

    1922年2月初,达林受青年共产国际委派来到中国,准备参加即将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久,中共中央局领导成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及筹备社青团一大组织处成员在上海接见了达林,讨论了社青团一大议程及有关的组织事宜,中共中央决定5月初在广州召开社青团一大。随后达林又接受了苏俄政府委托,将在广州会见孙中山。 

    陈独秀遂委派张太雷和另一位中国同志担任达林的翻译,同去广州。中国社青团领导人和达林商定,由他们三人组成委员会拟定中国社青团纲领和章程草案。其中达林代表青年共产国际,张太雷代表筹备代表大会的组织处,另一位同志代表中共中央。达林时年20岁、张/太/雷24岁。4月中旬间,他们从上海起程,乘船先来汕头,准备再由汕头赴广州。

(三)拜访汕头国/民-党/部

    1922年4月19日,轮船到达了汕头。那时陈炯明的部队驻扎汕头,尚未叛变。达林称汕头“是花边(抽纱)编制手工业的中心和供应华中、华南桔子、香蕉的相当大的水果市场……有自己选举的市议会,自己的民主报纸,合法的工会等等”。他认为当时汕头的社会生活比华中和华北的任何一个大城市都活跃得多。当天达林和张太雷拜访了汕头市国民党党部,三位德高望重的党部委员接待了他们,党部主席介绍说,汕头当时有国民党员近千人,多数是商人、教师和学生,也有一些工人。他们很少开会,有事就写信或在报纸上登广告来通知。他们“反对压迫中国的外国人,反对军阀,拥护人民政权,拥护民主”。党部主席还给张太雷他们写了一张证明,说明达林是“中国之友”,有人一路陪同,请沿途各部门给予协助。

(三)在汕一旅店里拟定团章草案

    由于得知广东局势发生变化,孙中山与陈炯明的关系出现紧张,路上很不安全,张太雷他们只能暂时在汕头住下来,等局势稍微平静以后,再继续上路。利用这个空隙,他们抓紧时间草拟社青/团一大的文件,为大会的召开作准备。在毗邻日本和法国领事馆的一家旅店里,他们展开了讨论,着手草拟文/件。他们配合得很默契,几乎没有什么意见分歧,终于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和团章草案及各种决议草案拟定了出来。虽然手脚和脸上被蚊虫咬起了包,但工作顺利完成了,他们心里都很欣慰,高兴地唱起了《国际歌》,达林用俄语、张太雷用英语、另一位同志用国语唱。

    还有空闲的时间,他们用来游览和了解汕头市。他们结识了一名报纸编辑,他热情地向他们介绍汕头的历史和现状,还请达林在群众大会上做报告,介绍苏俄的情况。报告由达林主讲,张太雷将他的话翻译成国语,再由那位编辑翻译成潮汕话。尽管时间拖得很长,但听众还是很有兴趣,聚精会神地听着,学生们还认真做着笔记。会上还通过了建立汕头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决议。会开完后,达林和张太雷都有些疲惫,但是看到汕头有众多青年人如此关心社会主义,他们心里非常高兴。

张太雷在汕头起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章:历史研究与探索

(图:1926年转赴南昌途中的张太雷) 

(四)感兴趣汕头风土人情

    达林和张太雷还逛了汕头的大街,看到了被捉住的盗贼被人捆绑在街上示众、印刷工人罢工游行等事情。晚上,张太雷还陪伴达林去公园里的戏院看戏,张太雷听不懂用方言说唱的内容,只能大致地给达林讲述剧情。舞台没有布景,达林认为与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剧院的演出有些相同。但观众在演出过程中大声地说笑喝茶、进进出出,达林觉得很不习惯。当时天气闷热,戏院派两个小伙子为观众提供热毛巾擦汗,一个提着一桶热水站在戏台旁边,一个拿着毛巾站在观众席间的通道上,重复不停地互相扔接着搓洗过的和观众擦过汗的毛巾,热毛巾在观众的头上飞来飞去,没有一次失误。这一情景给达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2年4月25日达林和张太雷先后告别了汕头,分头乘轮船经香港赴广州。4月27日,他们在广州会晤了孙中山。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张太雷致开幕词,并向全体代表作了关于团纲团章的报告。达林代表青年共产国际向大会致词。

张太雷在汕头起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章:历史研究与探索

(文章刊于2013年12月4日《汕头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