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贾母宝玉黛玉宝钗海风夜空连载文化 |
谁才是贾母心中怡红院未来的女主人?
贾宝玉,贾府中的凤凰,其婚姻一直是贾府的热门话题。大观园内,除却侧室人选不论,最有可能与怡红公子发生绯闻的女性有四位:林黛玉、薛宝钗、薛宝琴、史湘云。那么,在对宝玉宠溺有加、对其婚姻掌握生杀大权的贾母心中,谁才是怡红轩未来的女主人呢?湘云、宝琴先后名花后主,因而宝二奶奶之争,实乃薛林之争。
林黛玉、薛宝钗是大观园内最为光彩照人的两位女性。一位孤标傲世、才华横溢,是正统贾氏血脉,贾母宠爱一如宝玉;一位温婉端方、随分从时,世代皇商背景,家资巨万。两位可谓各有千秋,大观园内平分秋色。
宝二奶奶之位贵之极重之极,其最终决定权掌握在贾府长辈手里。作为决策者之一的贾母,首先是一位关心儿孙的普通老人,是人就有好恶之分,无论再怎么从贾府的发展和政治角度考虑,宝玉的终身伴侣也要合乎她自己的脾性。因而了解贾母的为人,才能更好地去探讨其心中宝二奶奶之所属。
贾门史氏,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嫁于诗书簪缨之门,一生阅览人间百事,享尽富贵荣华。五六十年奢华繁杂的豪门生活,造就了其对世间人事的敏锐洞察力和极高的艺术修养。及至儿孙长成,年事已高,乐得下放家权,只站在高层掌控大局。她的日常生活便是带领众儿孙玩耍取乐,听戏,打牌,喝酒,行酒令,连贾珍都说“老祖宗是最爱热闹”。贾府以贾母为核心,府中大小宴会也多度贾母之意而行,其间即便吃喝玩乐等细节也无不体现着贾母的艺术修养。“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一节,她让人把潇湘馆的绿色窗纱换成银红的霞影纱,翠绿银红,想象一下都赏心悦目;蘅芜苑内,她替薛宝钗收拾屋子,石头盆景、纱桌屏、墨烟冻石鼎、水墨字画白绫帐,素净大方,暗合主人气质;元宵宴上,破陈腐旧套,让大家不必拘礼,同挤一处,“又亲香,又暖和”;芳官献唱《寻梦》,令其“只提琴至管萧合,笙笛一概不用”,深得听戏三昧……可见这位封建家庭的掌门人并不迂腐,相反积极为贾府的风花雪月捧场,为人开朗活泼,喜爱热闹,且其艺术品位他人无有及者。
贾母如此脾性,薛林谁更像?谁更合她的口味呢?答案不言自明。大观园内,黛玉的小性刻薄和宝钗的端庄矜持同样出名,然在贾母这边,从未对前者有过非言,因为在她心里,她的“心肝肉儿”不可能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倒是对后者的不认同多处流露。“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一节,她对屋子薛大姑娘“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很不以为然,直叹“使不得”,甚至说出“我们这起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这句话,放在当时,以贾母的地位和身份,即便是自谦,也是句分量很重的话,可见贾母对宝钗保守的个性并不欣赏。第四十九回,宝琴与众姐妹在芦雪庵内起社作诗,贾母专门派人叮嘱宝钗“不可管紧了琴姑娘”,这也看出宝钗过分端庄的个性并不讨贾母喜欢。
当然,贾母在为宝玉选妻时,也不可能只简单地考虑人物性格是否合她的口味,毕竟宝二奶奶是将来的当家人,很多现实因素贾母也不能不顾及。作为局外人客观评价,与黛玉的体弱多病、娘家无人相比,皇商世家、有着良好人缘的宝钗更适合这个位置。王夫人就是如此观点,所以“金玉良缘”之说才在贾府大肆流传,但是贾母对此置若罔闻,一点儿反应也没有。这至少说明,贾母即使不认为黛玉是最佳人选,但同样也没有认可薛宝钗。待到宝琴做客贾府,贾母欲为宝玉说亲一事,更是对宝钗的全面否定。当然,这也看出贾母对黛玉做宝二奶奶也有不满意之处。
自宝钗来到贾府后,宝玉婚事变得扑朔迷离,贾母从未对此事有过任何些微儿表示。第二十二回,贾母替宝钗过生日,很多人认为这是贾母开始认可宝钗而暗拒黛玉,其实这只是以礼而论。宝钗作客贾府,又是将笄之年,主人有所表示是应该的。况且当日贾母明对黛玉说:“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贾母用的是“我们”,并且强调是她带着黛玉等人取笑,并未专门提及今天是替宝钗过生日,可见贾母很细心的考虑并照顾到了黛玉的心情,黛玉在其心中仍然有着很重的分量。在第二十五回,凤姐拿茶叶打趣林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这是书中第一次直白地出现贾府中人拿黛玉婚事开玩笑,而且还是贾府炙手可热的王熙凤。以王熙凤的精明,她应该很早就明白宝玉婚姻上薛林之争,也明白最后的结果谁能决定。她平时就最善于猜测贾母心思,在这件事上,她有更多可能最先打探到贾母的想法。如果贾母不是心内认同了宝黛二人的婚事,然后被精明的凤姐猜测到,她是绝对不会也不敢开这样的玩笑的。这个时候,宝钗早已来到贾府,并将“金玉良缘”大肆宣扬,这也算贾母通过凤姐之口对此说法做出了反应。
第二十九回,张道士欲为宝玉提亲,贾母连人家姓甚名谁都不问,只说“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宝玉既要晚婚,女方还能比他大吗?封建年代,男孩晚一年两年倒还罢了,大家闺秀可等的了?宝钗比宝玉还大一岁,贾母并未考虑女方可能比宝玉大,间接拒绝了宝钗。“如今可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只是模样性格难得好的”——如此一来,薛家家世背景也就没有了优势,黛玉娘家无人也就无所谓了。同样是在第二十九回,双玉吵架,贾母急恼之下哭出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何谓“冤家”?不说当时,便是现今,这个词也只用作恋爱男女或夫妻之间。可见贾母对两人心事心知肚明,并暗里保驾护航。“几时等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两个冤家不仅现在闹,以后还要闹?若说贾母是把他们当普通兄妹吵架,只说以后等他们各自成家分开了也就吵不着了,她也就不用操心了,何必说等闭眼之后眼不见心就也不烦?
第五十回,宝琴来到贾府,此章节贾母明为宝玉提亲,暗则是以此拒绝了宝钗。但同时也要承认,这也表示贾母对黛玉某个方面的不满足,是什么?其实就是黛玉的健康问题。我们可以想到,管理偌大一个府邸不是件易事,连体格强壮的王熙凤都多次累趴下,何况从小体弱多病的黛玉?而宝琴,不仅有着甚至比薛林更胜一筹的相貌和才气,且无黛玉的小性柔弱和宝钗的保守虚伪,夸张点说,她简直集薛林优点于一身。一直为宝玉婚姻殚精竭虑的贾母一见之下自然而然地就把她作为了最佳人选,甚至采取了实际行动。但是随着贾母知晓宝琴已有人家,此事就此翻过。之后的贾母不再考虑宝琴,其心思重新转移到黛玉身上。
第五十七回,紫鹃情辞试忙玉,宝玉呆病发作,病愈之后紫鹃重回潇湘馆服侍黛玉,第二日“贾母等亲来探视了(黛玉),又嘱咐了许多话”。生病的是宝玉,这个时候贾母应该全身心的照顾他才对,为何专门到潇湘馆来探视黛玉?嘱咐了什么话?这点耐人寻味,也正是曹公不写之写法。
第六十六回,尤氏姐妹同贾琏小厮兴儿闲聊,提到宝玉,兴儿说道:“只是他(宝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事林姑娘定了的。一则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可见到此时为止,在贾府下人心目中,宝黛已是贾母暗里认定的一对。贾母当然并没有明里表示此意,但宝黛二人多次闹来闹去,贾母态度掩饰的再好,旁人也不可能看不出一点儿端倪。况且,昔日贾母情急之下的“冤家”一说,已是明白无误的表明了自己的心思,并且从那之后这已不再是贾府的秘密。到此章回,这是书中第二次直白地写贾府中人对宝黛二人婚事的看法,并且已经有主子传到下人。可见,“金玉良缘”虽然一直存在,但贾府上下皆知贾母心意,恐怕除了王夫人外,其他人并未认定“金玉”结局一定是“良缘”。
一路读来,并未发现贾母对“金玉良缘”的认可之言,即使夸奖宝钗,也是先将黛玉算作“我们家四位姑娘”之一。而对黛玉之偏爱,却处处流露,或自己说出,或借他人之口,总之贾母心中,黛玉地位再未动摇。后来的偷梁换柱之计,实是高鹗误人,贾母决不可能对此点头。只可惜曹公早逝,红楼未完,我们无法领略本该精彩的宝二奶奶之争。
推荐阅读:
曹公笔下的林黛玉到底有多美?
《红楼梦》中最美丽最坚强的女子
《红楼梦》中的“同性恋”情结
大观园中的宝钗为何会一再失态?
谁才是《红楼梦》中最风流的人物?
《红楼梦》中的探春因何而伤悲?
谁才是《红楼梦》中永不凋零的美丽?
《红楼梦》中的元春缘何能够成为贵妃?
“抄检大观园”,到底给了谁一“耳光”?
大观园中的螃蟹宴真的被"忽悠"了吗?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其实也可以很世故
《红楼梦》中真正关爱黛玉的人是谁
?
谁才是《红楼梦》中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红楼梦》中宝玉为什么给黛玉送两方旧帕?
谁才是《红楼梦》中宝钗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谁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射雕英雄传》
《大话西游》:一出充满欢乐颂的悲剧
唐朝贵族们为什么都不愿意做驸马?
中国古代“二爷”们的悲惨结局
历史上真的有“狸猫换太子”这段传奇故事吗?
影视“颂皇热”是想
“励精图治”还是其“奴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