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最具教师潜质的金钗

林黛玉身世可怜,父母双亡,在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尝尽丧父丧母之痛。她无依无靠,寄身贾府。进贾府之初,她就想要小心谨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虽然是不必担心生活问题,但又缺少独立,一个女子,多病的女子,更谈不上自立了。吃穿用度自然不能和家里一样的随意,虽清闲,却不能理直气壮地说话和行事,手无缚鸡之力的她,好象是一事无成。
可以说,黛玉是生错了年代,如果是现在,黛玉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不会浪费她的才华。如果林黛玉成为一位老师,她一定是一位很出色的好老师,而且,一定会成为优秀的老师,受学习爱戴的老师。
黛玉在贾府有一个学生香菱,从她教导香菱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她简直天生就是一位老师。林黛玉的很多方面的素质,可以看出她很适合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很适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1、林黛玉学高为师
黛玉很有才华。 她从小喜欢读书,从自己的家到贾府,她就带了很多的书。她的知识面也很广,不但读一些传统是书,而且一些其它书她也很喜欢读。记忆力当然没说的,虽然不一定是过目不忘,但对书中的优美词句记忆深刻,张口就来,能够背诵。
黛玉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她的诗词令皇妃贾元春也称赞不已:贾元春省亲时,看众人诗词,独赞宝钗黛玉。大观园中众人也对黛玉的才华很佩服,在以菊为题写诗时,黛玉的诗被评为第一名。黛玉的知识丰富,书读的多了,写诗写词自然是下笔如有神,能够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自己创作,情真意切,堪称佳作。
2、林黛玉身正为范
黛玉的为人处世谦虚谨慎,对自己严格要求,行的端,走的正。思想品质高尚,也得到大观园中姐妹的喜爱,虽然不如像对待宝钗那样的亲热,但对黛玉也是极好,只是薛和林的性格使然。
虽然是生活艰辛,“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但黛玉安于自己的生活,能够忍受孤独寂寞。因为黛玉的清高,她被宝玉视为知已,她的清高是因为她讨厌那种丑恶的现象,不论自己怎样忍受病痛的折磨,但她一如既往地善良,高洁。虽然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如,,虽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怎样,理想是什么,但她却不改出衷,谨守清高,“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3、林黛玉很喜欢做老师
黛玉爱教师这个职业,愿意从事教师这种工作,她是自觉自愿,而且还是很高兴为之。香菱跟随宝钗住进贾府,想跟宝钗学写诗,宝钗先教她的是为人处世。于是,她就又拜黛玉为师,黛玉特别爽快地答应了。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黛玉这么愿意做老师,可以看出她从心底里喜欢做老师。如果有这个兴趣,有这份热情,那做老师还有什么难的呢?
4、林黛玉诲人不倦
黛玉在心情好的时候也是十分地健谈,心情不好时,就很少地说话。可是,面对自己的学生,一切烦恼忧愁都不复存在。黛玉是那样的热情,那样的敬业,她的全身心都投入到教学之中,与香菱讨论,给香菱讲解。
黛玉对待学生很有耐心,诲人不倦,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麻烦。香菱也知道会给黛玉带来麻烦,先让黛玉不要讨厌自己: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根本就没有回答香菱这个问题。为什么呢?黛玉诲人不倦,根本就没有把麻烦当回事,对麻烦不麻烦的问题根本就是置之不理,直接与香菱讨论写诗的问题。
5、林黛玉很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黛玉是很聪明的人,作为老师,她也许知道并不是人人都很聪明。如果是一个聪明的学生,那当然很好,可是,如果是一个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呢?恐怕面临的不但是基础知识的问题,而且还会有心理的问题。
黛玉就很会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香菱向她学写诗,黛玉没有把写诗说得多么多么的难,让香菱听了望而生畏,而是减轻了香菱的心理负担。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香菱没有了心理压力,学习起来自然是兴致很高,废寝忘食,孜孜不倦,而且是精力充沛。如果是有畏难情绪,心理有压力,有包袱,就不会学得这样的投入,这样的喜欢写诗。
6、林黛玉很善于因材施教
写诗本来是一件复杂的事,可是,黛玉对香菱这样的初学者,把写诗的方法深入浅出总结了出来。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她没有对香菱有太高的要求,没有讲什么意境、哲理、抒情等等。而是用浅显的语言来给香菱讲解,让她感到写诗并不难,才能大胆地去写,去练习。
7、林黛玉能平等对待学生
香菱拜黛玉为师,可是黛玉没有在香菱的面前摆出一幅师道尊严的样子,而是把自己看成了和香菱的同学好友一样,黛玉不是用生硬的语言去给香菱讲解,而是在和香菱讨论中向香菱传授诗词的知识。
黛玉也没有看轻香菱,没有认为香菱初学写诗,就不屑与香菱探讨。香菱虽然是初学写诗,可是,黛玉却愿意和香菱探讨写诗中的感悟。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黛玉是这样的诚恳,这样的和气,甄香菱的面前,黛玉真是香菱的良师益友。
8、林黛玉对学生很热情
黛玉在教香菱时,好象自己的病痛全部没有了一样,她不论什么时候,只要香菱想学,她就对香菱十分地热情。
对于喜欢学习的学生,不论她的水平怎样,黛玉都大力地支持。黛玉给香菱推荐了几本书,鼓励香菱多读书: 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黛玉这样的热情,香菱也是很用功,有不懂的地方就向黛玉请教。
9、林黛玉很懂教学方法
黛玉讲授写诗知识时,没有对香菱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平等地和学生交流。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
黛玉教香菱经常用的方法就是讨论。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地让香菱自己去领悟,学到知识。黛玉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香菱,也没有把自己的想法代替香菱的想法,她总是在和香菱探讨之后自己才去总结。
10、林黛玉寓教于乐
黛玉的教学方法实在是精妙,她教香菱可不是想贾府学堂那样正规,她把教育融入了游戏之中,玩中学,寓教于乐。
大观园中的诗社不同于学堂,学堂的气氛很严肃,学生都很规矩。黛玉和香菱独处时,两人探讨诗词,黛玉教香菱也不仅限于两者之间。探春看到香菱的好学,也想让香菱加入诗社。 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探春黛玉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若说我们认真成了诗,出了这园子,把人的牙还笑倒了呢。”
在诗社那样的环境中,也很利于香菱的学习。诗社学习气氛浓厚,思想自由,思维开阔。黛玉在那里教香菱,真正是寓教于乐。
11、林黛玉很会布置作业
黛玉给香菱布置作业,不是漫无目的,更不是机械重复,规定写诗要多少字,多少首,而是就地取材,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
这样的作业,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地紧密,并非空中楼阁,也不会让香菱去闭门造车。在生活中,香菱有自己的亲身体验,自然喜欢这样的作业。
12、林黛玉评讲很注意方法
如果评讲时不注意方法,只说缺点,不说优点,那么,就会打消香菱的积极性。黛玉就很注意评讲的方法。
香菱写完了作业让林检查:香菱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她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在黛玉看来,香菱的这首还不算好,但林也给香菱了鼓励,也知道香菱是尽力而为了,没有打击她的热情,而是鼓励她继续努力。
13、林黛玉乐于解答疑问
别人看到香菱写诗的劲头,感到很有意思。可是,黛玉却很认真地对待香菱的各种各样的疑问。
香菱的诗让大家看过之后: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她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她!”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
林黛玉的认真态度从来就没有把香菱写诗当成玩笑,她只想让香菱多学一点,只要香菱愿意学,她都会尽力地去帮助香菱。
林黛玉应该说完全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如果林黛玉是一名老师,她也会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努力工作赢得自己的独立,自食其力,教书育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精彩继续:
黛玉为何能够在红楼中独冠群芳
曹公笔下的林黛玉到底有多美?
林妹妹究竟有多少家产?
影响贾宝玉一生的三个同性恋人
检抄大观园为何不抄蘅芜院?
谁才是大观园中的真女子?
黛玉在大观园中的“反常之举”
宝钗为什么要搬出大观园?
晴雯为何会被逐出大观园?
从《红楼梦》延伸出的情爱百态
宝钗黛玉,你更同情谁?
宝钗黛玉,你到底会娶谁?
大观园中的宝钗为何会一再失态?
谁是大观园中最厉害的丫环?
晴雯为何会被逐出大观园?
《红楼梦》中贾母的心事是什么?
《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双玉缘
令人感动的钗黛金兰契
元春如何看待金玉及木石缘?
大观园中的钗黛之比
大观园中谜一般的红梅——宝琴
《红楼梦》中的探春因何而伤悲?
凤姐究竟为何事而求黛玉? 《红楼梦》里的四大丫鬟靠什么成功?
谁才是《红楼梦》中宝钗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唐朝贵族们为什么都不愿意做驸马?
解密传闻中的埃及艳后
《红楼梦》中金玉良缘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红楼梦》中最无奈的爱
《天龙八部》到底讲了什么?
红消香断有谁怜? ——
黛玉葬花
中国历史舞台上"新式太监"是如何崛起的?
探究《红楼梦》中林黛玉名字的真意 从《红楼梦》中宝钗名字探究宝钗的一生
中国古代为什么仅有“四大美女”? 《红楼梦》中的贾母是如何掰谎来保护宝黛相恋?
《红楼梦》中真正关爱黛玉的人是谁? 让天下英雄竞折腰的“二乔”到底有多美?
李自成神秘失踪后的最终结局到底如何? 《红楼梦》中被人遗忘的抱琴人
解读《红楼梦》中黛玉的《五美吟》
《红楼梦》中最美丽又最不幸的可人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