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240元的“北师大藏本”到底有多贵
(2009-12-10 14:00:34)
标签:
红楼梦红学陶洙脂本诈骗文化 |
分类: 横扫红学界牛鬼蛇神 |
1957年240元的“北师大藏本”到底有多贵
陶洙亲手伪造的假古籍“北师大藏本”1957年卖到了北师大,售价240元,买书的经手人是北师大图书馆副馆长李石涵和业务骨干周騄良。“书买进以后,与其他《红楼梦》版本相比,显得很贵”。
从曹立波、张俊和杨健的调查报告来看,这个“贵”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北师大藏本”的开价240元本身就很贵;第二,当时的古旧书籍不好卖,然而“北师大藏本”竟然能以高价卖了;第三,“北师大藏本”不是古籍,而是一个根据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庚辰本”过录的“新抄本”。这就是说,从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来看,“北师大藏本”毫无疑问是很贵的。
那么,240元人民币在1957年究竟有多贵呢?陈林当初初步查证,这个价钱在当时相当于国家机关普通工作人员半年的工资。当然,这个说法也是很抽象的,不容易让人理解240元到底有多贵。有个匿名的王八蛋跑到方舟子的新语丝论坛上发贴对我进行谩骂污蔑,它攻击的理由之一好像就是说“北师大藏本”并不贵,由此证明“民间科学家”陈林所说陶洙诈骗谋财的论断不能成立。
我对方舟子及其新语丝论坛很不屑,当时也很忙,懒得去新语丝砸场子,然而这笔账迟早是要算的嘛。今天我闲着了,所以要来公开把这笔账算清楚。
1957年的240元到底贵不贵?贵到什么程度?今天的人们不容易对此有明确的了解。如果有人想当然地认为这240元只是相当于今天的2400元,甚至24000元,那就很容易得出“北师大藏本”并不贵的结论。
要知道1957年的240元究竟有多贵,就得准确了解当时的物价和生活情况。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的命令》,命令规定:新人民币自1955年3月1日起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旧币的折合比率,定为新币一元等于旧币一万元。从1955年5月10日起,全国城乡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已全部是新人民币。“北师大藏本”的240元售价,就是以新人民币币值来计算的。
我首先随机抽查了五十年代几个地方的物价情况,折合新人民币来看是这样:
1953年11月的四川重庆,大米统购价每100市斤为8.4万元(新币8.4元),统销价每100市斤为9.4万元(新币9.4元)。
湖南新化县,1953~1959年,中等稻谷统购价每100市斤为6.35元,统销价6.71元。
安徽太湖县,1953~1959年,三等生猪收购价每100市斤为29.4~34.5元,母鸡收购价每100市斤为45~52元,鸡蛋收购价每100市斤为28~58元。
然后,我查证了北京市1957年时的生活情况,这是《人民日报》1957年4月20日和21日连续两天的长篇报道,主要写的是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工人冯广智的家庭生活实际情况。记者叶剑韵写得很细致,有点有面的。面的情况是这样:
第一种类型是富裕户。工人的工资收入按供养人口平均,每人每月在十五元以上者。他们的生活状况是:全部吃细粮,肉食经常;如果生活不铺张,可以做到月月有节余。这类户叫丰衣足食户,在工人中约占10%左右。
第二种类型是中上等户。按供养人口平均,每人每月12元至15元者。生活状况除了保持以细粮为主,两三天内吃一次荤菜外,如果计划的好,每月稍有节余。这类户占工人总数的32%左右。
第三种类型是中中等户。按供养人口平均,每人每月在10元至12元者。这类户的家庭生活状况是,细粮为主,必须吃部分粗粮,肉食不经常。在正常的情况下,伙食和零用、季节换衣可以自理。如果生活计划安排得好,除收支平衡外,每月可剩下少量的钱,这类户占工人总数的38%左右。
第四种类型是中下等户,也就是季节性的困难户。按供养人口平均,每人每月在8元至10元者。他们的生活状况是粗细粮各半,一个月一两次荤菜;在正常情况下,如果计划的好,月头月尾不致于用的空空的。但到季节换衣,工人本身和家属生病时,就会发生困难。这类户在工人中所占的比例在18%左右。
第五种类型是经常困难户。每人每月平均在8元以下者。这样的家庭生活状况是以吃粗粮为主,菜蔬以咸菜为主。每月发的油票只能用三分之一。吃熟菜炒菜的机会一月三四次。这类户在产业工人中几乎没有,只有在杂工及其他从事简单劳动的辅助工中,因为收入少孩子多,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人在第一汽车附件厂占不到全厂人数的1%。
五级车工冯广智每月的工资是65.5元。全家六口,按供养人口平均,每人每月的生活费是10.92元。这是附件厂第三种类型中中等的生活水平。
各位看清楚了,在1957年的北京,一个居民每月只要11元就能过上中等日子了。按每月30天算,一日三餐总共1斤米,每月30斤米,按米价9分/斤来算,每月米钱才2.7元。假设每月吃10斤肉,按肉价3角/斤,每月肉钱才3元。按1斤鸡蛋共3枚来算,每天吃一个蛋,每月吃30个共10斤鸡蛋,以5角/斤计,每月蛋钱共5元。
陶洙卖“北师大藏本”得了240元,在北京可以过上两年中等日子了!
周绍良告诉曹立波,说陶洙当时“很穷”,这是在讲鬼话呢。
陶洙当时就一个孩子,1933年10月21日出生的陶祖伟,这是晚年得子。陶祖伟1951年高中毕业后就留校(今天的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任教,这是有工资的,可以养活自己。陶洙当时在修绠堂书店还有投资呢,店老板孙诚俭小字辈富得流油,出手阔绰,老东家陶洙怎么会差钱呢?
陶洙完全不至于像周绍良说的那样“很穷”,手头紧倒是可能的。原本不差钱的陶洙之所以手头紧,依我看是用兵真如神的人民政府的新币政策给整的。
国务院的1955年的新币兑换,3月1日发行,5月1日就停止了兑换一万元以上的旧币,6月11日起,全国各地银行停止收兑五千元以下的旧币。这样疾风暴雨的搞法,多少财主的万贯家资都成了一堆废纸。我觉得,今天盛世的人民政府要惩治腐败贪官,不妨再搞一次新币兑换。
(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