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园里的历史细节
标签:
人民公园保路运动对抗强权文化 |
人民公园里的历史细节
蒋林/文·图
《星期四·新周刊》第21期
人民公园坐落在市中心,紧临天府广场,是理所当然的繁华地段。这是一个免费的公园,所以周末或者节假日,这里总是人流如织。人多的地方,总会商机无限,精明的现代人是不会放过的。在人民公园里,当然也驻扎着各种商贩。
对于一座休闲城市,茶馆也是人民公园的一大特色。在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泡一杯茶打发寂寞的时光,也是成都人最享乐的生活方式。我也是人民公园的常客,喝茶,或者在幽静的小路随意走走。
在人民公园以西,矗立着一块直插云霄的纪念碑——“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在熙熙攘攘的公园里,这块纪念碑安静地站在那里,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并没有对今日诉说什么,但历史本身已经存在,无需多言。纪念碑前是一个并不宽大的广场,平时广场上载歌载舞,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载歌载舞的地方很多,但在“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前翩翩起舞,却是别有一番意义。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的背后,是一场推进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运动——四川保路运动。有史学家认为,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导火线,是结束两千年封建帝制的一个关键。
20世纪初,四川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主权,于1904年在成都设立了川汉铁路公司,采取“田亩加赋”,抽收“租股”为主的集股方式,自办川汉铁路。1911年5月,日落西山的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强收川汉铁路为“国有”,然后与美、英、法、德四国订立借款合同,公开出卖川汉铁路修筑权。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四川人民相当愤慨。1911年6月17日,成都各团体两千余人在铁路公司开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提出了“破约保路”的宗旨。紧接着,全川各地闻风响应,掀起了群众性的反帝爱国热潮,揭露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清政府卖国卖路的罪恶行径。
修路当然是造福一方,所有人都能受益。后来,我们还能听到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可见,修路对于地方经济和人民的利益,是相当重要的。川汉铁路公司是民间集资修铁路,所以,清政府的行为是与民争利,与由民间集资修路凝聚起来的社会力量发生正面冲撞。
1911年9月7日,川督赵尔丰奉清政府严令,诱捕保路同志会和股东会首要人物蒲殿俊、罗纶、颜楷、张澜、邓孝可等11人,封闭川汉铁路公司和四川保路同志会。有压迫,当然就会有反抗。于是,民众们手持光绪帝牌位、拈香而来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人员。可是,他们遭到的却是纷飞的子弹和生命的流逝。有“屠夫”之称的赵尔丰下令开枪,死难者中有姓名可查的就有26人,伤者达数百人,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普通人。第二天,面对城外民众的抗议,丧心病狂的赵尔丰再次开枪杀了数十人。于是,四川各地民众纷纷进行武力反抗,掀起了反抗高潮。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被赵尔丰屠杀的民众而建立的,见证了保路运动这段重要的历史,是四川人民对抗强权的一个标志。“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让我们看到的是那个时代民众如何争取自身权益,如何反抗强权的压迫。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历史的血腥和残暴。
只是,不知道今天那些从“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前走过的人们,是否还记得这段历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