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世界纪录及评注4—优胜篇(2)
(2016-05-10 13:58:09)
标签:
斯诺克世界纪录优胜篇斯诺克世界纪录评注斯诺克连胜纪录亨德利 |
分类: 斯诺克赛事讯息 |
本篇不再更新,更新请戳:斯诺克世界纪录4-优胜篇【新版】,http://blog.sina.com.cn/u/1246381500。
接上篇:斯诺克世界纪录5 ——优胜篇(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a45bc010184g6.html。
目录和速览:
16、单项赛事最多夺冠纪录兼连冠纪录
(1)职业赛事。乔-戴维斯,世界锦标赛15连冠。
(2)排名赛多冠。斯蒂芬-亨德利,世界锦标赛7冠;罗尼-奥沙利文,英国锦标赛7冠。
(3)排名赛连冠。斯蒂芬-亨得利,世界锦标赛5连冠。
17、最多连胜纪录(职业赛事兼排名赛)
38
18、最长连续夺冠纪录(排名赛)
5站,斯蒂芬-亨德利。
19、最长连续进决赛的纪录(排名赛)
8
20、单场比赛最多连胜局数(职业赛事)
(1)28局,乔-戴维斯30-1比尔-威瑟斯,1937年世界锦标赛;
(2)现代斯诺克时期,15局,约翰-斯宾塞27-10诺曼-斯奎尔,1971年世界锦标赛;
(3)克鲁斯堡时期,13局,马克-威廉姆斯13-2 昆汀-汉恩,2003年世界锦标赛。
21、排名最低的排名赛冠军
大卫-哈罗德,1993年亚洲公开赛,排名第93位。
22、排名最低的世锦赛冠军
肖恩-墨菲,2005年世锦赛,排名第48位。
23、排名最低的排名赛决赛球员
傅家俊,1998年大奖赛决赛,排名377位。
24、最冷门的排名赛决赛
1991年欧洲公开赛决赛,托尼-琼斯(排名35)胜马克-约翰斯顿-艾伦(排名59)。
25、首次无英国球员的排名赛决赛
1985年英国公开赛决赛,席尔维诺-弗朗西斯科(南非)胜科克-史蒂文斯(加拿大)。
26、首次中国球员完成包揽的排名赛决赛
2013年上海大师赛决赛,丁俊晖胜肖国栋。
正文:(本篇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均截止到2020年世锦赛结束)
16、单项赛事最多夺冠纪录兼连冠纪录
(1)单项职业赛事多冠纪录
乔-戴维斯(Joe Davis ,1901 -1978),世界锦标赛15连冠, 1927-1940年和1946年。
注:乔-戴维斯的15冠,同时又是15连冠,因为1941-1945年期间,世锦赛停办。这个纪录肯定无人能破。
多冠第二位:罗尼-奥沙利文,超级联赛(Premier League)10冠(2001,2002,2005春,2005秋-2008,2010,2011)。超级联赛属邀请赛,参赛人数较有限,但颇有声誉。在现代斯诺克运动史上,奥沙利文超级联赛10冠排第一。另外,奥沙利文大师赛7冠,也甚为耀眼。
多冠第三位:
(a)史蒂夫-戴维斯,爱尔兰大师赛(Irish Masters),8冠(1983-1984,1987-1988,1990-1991,1993-1994)。爱尔兰大师赛,历史悠久,始于1978年终于2007年,但绝大多数时候为邀请赛;
(b)弗雷德-戴维斯(Fred Davis,1913-1998)和约翰-普尔曼(John Pulman,1923-1998),世界锦标赛各8冠。不过两人的世锦赛8冠,都存有一定争议。因为,弗雷德-戴维斯,除1948,1949,1951三届世锦赛,另外5届冠军(1952-1956)的赛事为职业对抗锦标赛,因官方世锦赛停办,该赛事被认为是世锦赛的替代和延续;而普尔曼的8冠,首冠也是职业对抗锦标赛(1957),另外7冠的世锦赛(1964-1968)属挑战赛制,赛制规范性较差,普尔曼7次挑战均获胜。
(2)单项职业赛事连冠纪录
乔-戴维斯(Joe Davis),世界锦标赛15连冠, 1927-1940年和1946年。
注:连冠第二位:约翰-普尔曼,世界锦标赛8连冠(1957,1964-68),如前所述,存争议。
连冠第三位:
(a)弗雷德-戴维斯,职业对抗锦标赛5连冠(1952-1956);
(b)斯蒂芬-亨德利,大师赛5连冠(1989-1993);
(c)斯蒂芬-亨德利,世界锦标赛5连冠(1992-1996);
(d)罗尼-奥沙利文,超级联赛5连冠(2005-2008)。
(3)单项排名赛多冠纪录
斯蒂芬-亨德利,世界锦标赛7冠(1990,1992-1996和1999年);
罗尼-奥沙利文,英国锦标赛7冠(1993,1997,2001,2007,2014,2017和2018)
注:世锦赛7冠,是亨得利目前拥有的最辉煌的纪录。而奥沙利文的英锦赛7冠,纵跨25年,从青春少年到白鬓大叔。
第三位:史蒂夫-戴维斯,世界锦标赛6冠(1981, 1983, 1984, 1987-1989)。
(4)单项排名赛连冠纪录
斯蒂芬-亨得利,世界锦标赛5连冠(1992-1996)。
注:那是亨得利统治的时代,这个纪录后人无法企及。
4连冠:
史蒂夫-戴维斯,英国锦标赛1984-1987。
3连冠:
雷-里尔顿(Ray Reardon,),世界锦标赛1974-1976(注意里尔顿夺冠的1973年世锦赛不是排名赛);
史蒂夫-戴维斯,世界锦标赛1987-1989、国际公开赛1987-1989 。
斯蒂芬-亨德利,英国锦标赛1994-1996。
除了以上三位,另有约翰-帕洛特(John Parrott)、詹姆斯-瓦塔纳、约翰-希金斯、罗尼-奥沙利文、马克-威廉姆斯、尼尔-罗伯逊、马克-艾伦、马克-塞尔比和贾德-特朗普等9人在排名赛上有卫冕记录。(参阅:斯诺克排名赛卫冕数据统计,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a45bc0102xfwv.html。)
17、最多连胜纪录(职业赛事兼排名赛)
38场,罗尼-奥沙利文(Ronnie O'Sullivan),1992-1993赛季(1992年6月-8月)。
注:1992-93赛季也是奥沙利文转入职业的第一个赛季,在该赛季,奥沙利文只拿过一个邀请赛,即1993年雀巢咖啡挑战赛(Nescafé Extra Challenge)的冠军。而这38场比赛都是资格赛 。
【新浪博主oyosan:“这个纪录肯定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如果以今天的斯诺克赛事组织形式去思考,就会产生疑问。当年,斯诺克正处黄金时期,职业选手和职业赛事数量都很多,有排名的选手多达301人,这与我们今天看到的96人顶级职业巡回赛的阵容截然不同。奥沙利文进入职业斯诺克球坛后,参加的赛事均为“初级赛(preliminary round)”,即301人中排名靠后的人参加的赛事。这些资格赛都在赛季前连续进行,基本都采用9局5胜的短赛制,闯过之后,才可进入真正的职业赛资格赛(qualifying round)阶段。92-93赛季,奥沙利文首场初级赛对手弃权,自此开始了连胜,直到不列颠公开赛初级赛第6轮,3比5负于西恩·斯托雷……”,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a2f7a50100kxm7.html。】
18、最长连续夺冠纪录(排名赛)
5站,斯蒂芬-亨德利,1990年的世界锦标赛,大奖赛,亚洲公开赛,迪拜精英赛(Dubai Classic)和英国锦标赛。
注:上世纪90年代是亨德利时代。这个连冠纪录跨越89-90和90-91两个赛季。
同时这个5连冠加上之后的比赛(期间为1990.03.17 – 1991.01.13),亨德利创造了36场排名赛连胜,这个连胜的质量远胜于奥沙利文的资格赛38连胜。
2013年,丁俊晖连续获得上海大师赛、印度公开赛和国际锦标赛的冠军;排名赛三连冠,之前只有雷-里尔顿、史蒂夫-戴维斯和斯蒂芬-亨德利三人有此成就,同时也是2000年进入新世纪以来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三连冠。
球员排名赛连冠(背靠背)数据,参见本博:斯诺克排名赛连冠和连续进决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a45bc0101fn15.html。
19、最长连续进决赛的纪录(排名赛)
8站,斯蒂芬-亨德利(Stephen Hendry),1990年的欧洲公开赛、世界锦标赛、大奖赛、亚洲公开赛、迪拜精英赛、英国锦标赛,1991年的精英赛(Classic)和英国公开赛(British Open)。
注:连续8站进决赛,也是难以逾越的纪录。排在第二位的是,史蒂夫-戴维斯和马克-威廉姆斯,连续四站进决赛。
球员排名赛连续进决赛数据参见上项链接。
20、单场比赛最多连胜局数(职业赛事)
(1)28局,乔-戴维斯(Joe Davis)30-1比尔-威瑟斯(Bill Withers),1937年世界锦标赛八强赛。
注:这项纪录是世界锦标赛的专利。在早期超长赛制下,加上强弱分明,容易产生这样的纪录。1937年世锦赛首轮,首次参赛的乔-戴维斯的亲弟弟弗雷德-戴维斯输给了比尔-威瑟斯,回家后,老乔责怪弟弟打得烂、不该输给这么弱的对手。第二轮老乔刚好碰到威瑟斯,于是“大开杀戒”,2-1后连赢28局。在早期,还有西德尼-史密斯(Sidney Smith)1937年世锦赛八强赛的22局连胜,乔-戴维斯1936年世锦赛首轮的16局连胜等。
(2)现代斯诺克时期(1969年后),15局,约翰-斯宾塞(John Spencer,1935-2006)27-10诺曼-斯奎尔(Norman Squire),1971年世界锦标赛循环赛阶段。
注:1971年世锦赛,其实质举办时间都在1970年下半年,但为区别1970年上半年举办的世锦赛,多有资料显示为1971年世锦赛。赛事在澳大利亚举办。斯宾塞3-6后连胜15局。另外,同样在澳大利亚举办的1975年世界锦标赛第二轮比赛中,加拿大名将克里夫-索本(Cliff Thorburn)对阵格雷厄姆-迈尔斯(Graham Miles)时,打出13局连胜。
(3)克鲁斯堡时期(1977年后),13局,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1975 -) 13-2 昆汀-汉恩(Quinten Hann),2003年世界锦标赛第二轮。
注:威廉姆斯在先输两局的情况下,连赢13局拿下比赛。那届世锦赛,威廉姆斯最后夺冠。
相关问题可参阅:关于单场赛事连胜局数纪录的疑惑,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a45bc0102y429.html。知名博主和主播oyosan老师提供帮助,确认相关数据的存在。
另外,在1992年资格赛中,斯蒂芬-李(Stephen Lee)连赢33局。但当时的资格赛,是多场比赛的资格赛一起打,参阅条目17。
21、排名最低的排名赛冠军
大卫-哈罗德(Dave Harold,1966.12.09 -),1993年亚洲公开赛冠军,当时排名第93位。
注:大卫-哈罗德,1991年转入职业,1993年亚洲公开赛,9轮比赛,第6、5、4轮连续淘汰三位强人,包括当时世界第一的亨德利。1/4决赛和半决赛淘汰两匹黑马,决赛 9-3击败排名16 的戴伦-摩根(Darren Morgan)夺得冠军。;
大卫-哈罗德还保持着一项另类记录:哈罗德1994年进入大奖赛决赛(决赛输给约翰-希金斯),时隔14年后,哈罗德再次杀入2008年北爱尔兰杯决赛(决赛败于罗尼-奥沙利文)。由此,哈罗德成为两次进入排名赛决赛时间间隔最长的球员。
第二位:丁俊晖。2005年中国公开赛夺冠时,丁俊晖排名第74位。但由于丁俊晖是持外卡直接进正赛,因此这次可兹商榷。另外,2005年英国锦标赛,丁俊晖夺冠时的排名也仅为62位。
现在,随着排名赛事数量的大增,很多奖金低的比赛,高排位球员缺席较多,再加上偶然性极大的单局限时赛(Snooker Shoot-out)也变身排名赛,低排位球员排名赛夺冠的情形大幅增加。2018年单局限时赛,迈克尔-乔治乌(Michael Georgiou)夺冠时,排名为第73位。
22、排名最低的世锦赛冠军
肖恩-墨菲(Shaun Murphy,1982 -),2005年世锦赛,当时排名第48位。
注:墨菲参加2005年世锦赛时,其夺冠赔率是1赔150,但小胖最后让世界惊奇。墨菲也是仅次于斯蒂芬-亨德利的第二年轻世锦赛冠军,是继亚历克塞-希金斯和特里-格里菲斯之后,第三位打资格赛的世锦赛冠军。1972年飓风希金斯夺冠时,当时没有世界排名制度,也没有排名赛,当年世锦赛参赛球员总共只有16人,其中8人打资格赛。格里菲斯,1979年世锦赛夺冠时,没有排名,因为当时排名仅依据世锦赛,但格里菲斯是首次参赛;当年世锦赛的参赛球员总共也只有35人。
23、排名最低的排名赛决赛球员
傅家俊(1978.01.08 -),1998年大奖赛决赛,当时排名377位。
注:傅家俊在1998年转入职业的第一个赛季,就一路击败奥沙利文、艾伯顿等名将杀入大奖赛决赛。尽管决赛2-9负于斯蒂芬-李(Stephen Lee),但傅家俊的表现为其赢得“神奇小子”的美誉。其后,傅家俊表现起起伏伏,一直到2007年大奖赛才拿到职业生涯首个排名赛冠军。
其他低排位球员杀入排名赛决赛的情形,除上述大卫-哈罗德外,还有三位无排名的球员进入决赛:
(1)特里-格里菲斯(Terry Griffiths),1979年世界锦标赛冠军。
(2)詹姆斯-瓦塔纳 (James Wattana),1989年亚洲公开赛亚军。
(3)安德鲁-希金森(Andrew Higginson),2007年威尔士公开赛亚军。
具体情况参见:“非TOP16球员的排名赛决赛一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a45bc0101bzza.html。
另外,2012保罗-亨特精英赛(小型排名赛),排名150位、时为非现役职业球员的乔-斯威尔杀入决赛,1-4败于塞尔比。
24、最冷门的排名赛决赛
1991年欧洲公开赛(European Open)决赛,托尼-琼斯(Tony Jones),排名第35位,胜马克-约翰斯顿-艾伦(Mark Johnston-Allen),排名第59位。
注:1991年欧洲公开赛,16强赛约翰斯顿爆冷战胜世界第一的亨德利;进入四强,四位球员排名全部在16开外,历史首次,第二次出现要等到20年后的2012澳大利亚公开赛。决赛,琼斯胜约翰斯顿夺冠。
可能放到现在,两位低排位球员进入排名赛决赛,已经见怪不怪了。2019年单局限时赛决赛,泰猜亚-恩诺(Thepchaiya Un-Nooh)胜迈克尔-霍尔特(Michael Holt),两人当时的世界排名分别为53位和46位;2019年印度公开赛决赛,马修-塞尔特(Matthew Selt)胜吕昊天,两人当时的世界排名分别为51位和39位。但这些TOP16球员大幅缺席的赛事,与TOP16球员全员参赛的1991年欧洲公开赛,两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关于冷门比赛的世界纪录、数据统计和评论简析可参阅:
1.非TOP16球员的排名赛决赛一览(附“最冷的决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a45bc0101bzza.html。
2. TOP16球员参赛未满10人的斯诺克排名赛数据统计,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a45bc0102xodn.html。
相关纪录如下:
(1)首次出现TOP16球员实际参赛人数未满10人的排名赛:2012年澳大利亚公开赛。
(2)TOP16球员的实际参赛人数最少的排名赛:2018年保罗-亨特精英赛,3人。
(3)首次出现八强无TOP16球员的排名赛:2018年单局限时赛;目前唯一一次。
25、首次无英国球员的排名赛决赛
1985年英国公开赛(British Open)决赛,席尔维诺-弗朗西斯科(Silvino Francisco,1946-,南非)12-9胜 科克-史蒂文斯(Kirk Stevens,1958-,加拿大)。
注:1985年英国公开赛的首届赛事,决赛席位居然没有英国人。那届决赛,是弗朗西斯科的唯一一个排名赛头衔,也是科克-史蒂文斯的唯一一次排名赛决赛。那届决赛还爆出嗑药丑闻,弗朗西斯科赛后指控对手服用du-pin,史蒂文斯最后承认服用了ke-ka-yin。
第二次:2009年大奖赛(Grand Prix)决赛,尼尔-罗伯逊(Neil Robertson,澳大利亚)9-4丁俊晖(中国)。这两位是80后的翘楚,非英球员的代表。
目前在排名赛历史上,已经出现11次无英籍球员的排名赛决赛(具体可参阅,“1985年斯诺克英国公开赛,du-pin、药检及世界纪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a45bc0101ibpn.html)。不过后8次全部发生在2013年后,而且其中连续四个排名赛出现非英籍球员的决赛,这表明英国对于这项运动的统治力正在后退。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大师赛(Masters),丁俊晖和傅家俊会师决赛,成就中国球员、同时也是亚洲球员第一次包揽斯诺克重大职业赛事的决赛席位。
26、首次中国球员完成包揽的排名赛决赛
2013年上海大师赛决赛,丁俊晖10-6胜肖国栋。
注:这不仅是中国球员第一次包揽排名赛决赛,也是斯诺克史上首次由非英籍的同一国籍球员包揽排名赛决赛。这对于撼动英国在斯诺克上的统治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二次:2013国际公开赛决赛,丁俊晖10-9胜傅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