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影 |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3/18/23/1148c0c23ee.jpg
前几年在朋友的家中第一次看到了黑泽明的影片——《乱》,一下子被黑泽的影片所折服。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旧书摊上淘到了一本黑泽明的电影剧本(《外国电影丛刊》第27辑,1983),里面收录了黑泽明导演的两部影片剧本,《七武士》和《蛛网宫堡》(即《蜘蛛巢城》),当时的兴奋可想而知,我一口气读完了剧本,尤其是《蛛网宫堡》。几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先后看到了这两部影片,先是《蛛网宫堡》。但看完《蛛》片总觉得有那么点的失望,并不是影片不好,相反影片很精彩以至看了好几遍,些许的失望可能是剧本太出色了,以至期望太高。也许大家没有看到剧本,那我这里可先摘录其中的第一段(这里需感谢剧本的译者李正伦先生,翻译很出色):
1.(溶入)城址
合唱:
倾圮的石墙。
护城河暗淡无光的水,水上漂浮着绿色的水棉,
萋萋的杂草里,竖着濒于腐朽的标桩,
那标桩上的文字依稀可辨,
“蛛网宫堡旧址”。
风起,杂草随风俯仰,
护城河的水浮起涟漪,
石墙上的老松,松涛阵阵。
剧本开头的那首诗译的非常好,就像《三国演义》中的那首开篇诗,而影碟字幕中的翻译则要逊色许多,而且如果仔细注意一下,可以发现影碟字幕的翻译是根据英文字幕翻译的,这一点尤其是在蛛脚森林中妖怪老妪出现的那一场景,老妪唱了很多,但字幕却不多,而中文字幕皆是与英文字幕同时出现。但剧本中老妪的唱词既重要又精彩,这里我不烦其赘摘录于此:
这时从茅屋里传出细细而哀怨的歌声:
另外又如鹫津武时(即和室)宴请众将等三木义明那段(这一段典型结合了日本能剧表演和莎剧中善用伶人说反话的戏剧形式):
列席的部将们唱歌,一位部将起舞。
部将们唱道:
当然我并不是说影片的台词要与剧本完全一致,我想这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且影片完成后亦自成一体。我这里只是说剧本在这方面的出色程度要略强于影片(尤其是影碟的字幕)。而且剧本中所描述的有些场景在影片中是难以呈现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法呈现的,比如蛛脚森林的诡谲,包括影片最后蛛脚森林的移动,以及蛛网宫堡的险要、神秘与沉静……这些影片的处理已经很出色了,但还是不如自己在阅读剧本的过程中所遐想的样子。因为《蛛》片毕竟不同于风格平实的《七武士》,《蛛》片人鬼共舞,带有强烈的神话、传奇和象征色彩,而莎翁的原剧是供舞台演出,许多场景可以略去或做象征性处理,但改编成影片以简单的戏剧手法处理显然是不够的,影片的场景需要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和直观感。为此我想黑泽明也苦费心思,比如影片中鹫津武时和三木义明在蛛脚森林的浓浓迷雾中来回驰骋的一段,这一段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但在剧本中是没有的。这大概亦是缘于蛛脚森林在影片画面中难于直接表现的缘故,故此多加了一段。当然同样这些也并不影响影片整体的风格和精彩,而且影片很多场景的处理堪称典范,如浅茅(即朝地)说服丈夫进屋拿酒的场景——拉开门,浅茅像幽灵一样在黑暗中慢慢隐入,一会又慢慢融出。虽然说了一大通的不是,但自己打心底里还是喜欢影片《蛛网宫堡》。也许还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如果影片是彩色的话,那也许会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