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影 |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2/22/27/11487bb5892.jpg
央视放了个片子叫《血战阿拉曼》(El
阿拉曼战役是二战中北非战场的关键战役。此役,隆美尔统帅的德意联军损失惨重,打此一蹶不振。
不过这部影片的拍摄者却是当年的战败国意大利。因此也就奠定这部影片的基调,它不是一部讲述战争英雄或战争荣耀的影片。片子的中文译名叫“血战阿拉曼”(也有叫“沙漠兄弟连”),这实在有点扯蛋。虽然阿拉曼会战号称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会战,但这个片子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大战场面,坦克也没有看见几辆。这个片子不讲“血战”。
影片的整个调子悠长而略带忧郁。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中,所有的物件包括人都显得很渺小、很单调、很孤寂。
片子以一个意大利年轻大学生志愿兵的视角为切入点,描述了一帮意大利士兵在战争中的生存与遭遇。他们每个人都清楚战争即将失败的命运,但作为士兵他们勤恳地履行着作为士兵的职责。虽然名义上他们站在战争非正义的一方,但他们都不是坏人,甚至都是好人。战争对于他们,就像是一场比赛。既然是比赛,就要努力争取胜利,哪怕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胜利,不能改变最终失败的胜利。人天生有这样的或多或少的荣耀梦想。但这样的梦想在不断的死亡打击下漫漫磨灭,最后只剩下活下去的渴望。他们讨厌墨索里尼,不喜欢战争,但又不想当一个可耻的逃兵,如此只有把生命交给不可知的运气。
影片里唯一抒情的段落,是四个士兵冒着受军法处置的风险,驱车来到海边,痛快地洗了一个海水澡。
大海是温暖的,但沙漠成了他们大多数人的归宿。
在印象中,意大利人的影片大都是诙谐搞笑的。就像集中营这样的题材,在《美丽人生》中,导演让我们用欢笑记住了痛苦。但这部影片总是让我们感觉有点沉郁。
二战结束后,德、意两国反思战争的态度是深刻的,因为他们记住了战争带给他们自己和人类的痛苦。但另有一个民族却还在不停的朝拜那些发动战争的幽灵,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忘记了战争带给他们的痛苦,忘记了战争带给周边国家人民的灾难,他们只是记住了战争曾经带给他们的荣耀,一个所谓大帝国的荣耀。这样的记忆是可怕的。
资料:
沙漠兄弟连
[编导]
[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