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金国:欣赏与欣慰

(2007-04-23 17:27:32)
分类: 所感所动

——序《律师中国》

 

  桂明同志出版新作,希望我为此写几句话。几番推辞,又被他几次动员,作为他入主《中国律师》杂志社的决策人之一,也作为他多年的朋友与同事,我终究还是答应了他的邀约。

  我不禁想起了与他共事的时光与日子。

  1995年4月,我到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任秘书长,当时真可谓年纪轻轻,聚挑重担,一腔热血,面对律师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重矛盾,决意要做实事、破困局。其时全国律协会刊《中国律师》杂志无论在办刊理念、风格和经营上,常务理事会认为必须进行改革调整。为政之道,首在得人,做事也一样。作为秘书长,物色一位能干且能得到律师们认同的杂志负责人成了杂志改革能否启动、并获成功的关键。最终,我们选择了桂明。现在看来,这一选择是桂明的幸运,也是律协、律师们的幸运。

  后来《中国律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甚至超越了法律界。可能是因为太爱这本杂志的缘故,那段时间我与他竟然犯了同一个毛病:到哪里都要带上《中国律师》杂志,到哪里都要给新朋老友送上《中国律师》杂志……

  后来他发起创办了如今蜚声法律界的“中国律师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策划开设了如今享誉律师圈的“法学与法治巡回讲坛”(已经成功巡回了15个城市、17站),组织宣传了“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创意参与了“首届全国律师电视辨论大赛”,(主要负责命题、审题与定题的协调及大赛进程的宣传工作),主导推出了“中国律师圆桌对话”(首期已在长春以“律师文化的萌芽与探索”为题顺利开讲)……

  律师们知道,他发起开办了“中国律师网”(后又使之成为全国律协的官方网站),策划组织了“我们为什么做律师?”、“刑辩律师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中国律师西部行”、“中国律师形象工程”等律师形象宣传活动,策划举办了“中国死刑问题三人谈”、“律师为什么爱分家?”、“我们为什么要合并”等律师交流活动……

  本来,他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但终究因为种种原因,他与我一样不得不离开了自己非常热爱的工作岗位。1999年5月,我卸任全国律协秘书长,成了专职的执业律师。7年之后的2006年10月,他也成了卸任的总编,改换频道,专门从事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与推进工作。

  2003年,我们读到了桂明同志的《法治天下》。事隔3年后的今天,我们又读到了他的《律师中国》。值得祝贺,值得一读。

  在这部《律师中国》中,我们读到了中国律师的酸甜苦辣,我们看到了中国律师的喜怒哀乐,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法律人的所思所想,我们体验到了一个新闻人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他的笔下,了解了中国律师业的改革与发展,领略了中国律师业的共同思考与未来构想。中国律师制度从五十年代的昙花一现,到七十年末的恢复重建,从八十年代的合作制试点,到九十年代的律师业改革的“重中之重”,从九十年代的“律师法”起草颁布,到二十一世纪的“三合一”司法考试,的确需要我们认真回顾、科学总结、理性思考、共同推进。 中国律师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努力和不懈追求。桂明同志这本书,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中国律师业作出的思考和建言,是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的。

  这是一篇卸任秘书长给卸任总编写的序,个中之趣,其中之乐,自不待言。最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朋友,桂明是一个让我特别欣赏的人;作为同事,桂明又是一个让我感到欣慰的人。同时,中国律师业发展到今天又迎来一个新的契机,律师这个职业是必将会在中国的民主政治演进中,必将会在维护人权、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期待桂明同志继续为律师事业的繁荣发展鼓与呼。

  欣赏,源自友情;欣慰,出于真情。

  情之所至,是以为序。


〔注:杨金国曾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第三届秘书长(1995—1999年),现为北京地平线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