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所见所闻 |
——我的主持体会
这两次论坛都由上海朱妙春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妙春律师发起。朱妙春律师是我国著名的知识产权律师,其从业二十多年来办理了数百起知识产权案件,其中很多个案是全国知名的经典案例。熟悉朱律师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大爱好就是举办各种知识产权论坛。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朱律师就对举办论坛情有独钟,一路走来已经筹办了近三十场。
据朱律师讲,他举办知识产权论坛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为代理的案件征询专家、学者的意见;二是讨论知识产权理论和实务的前沿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建议;三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知识产权普法服务。
谈到这两个论坛举办的背景,朱律师颇为感慨,他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加强,中国民族企业已逐渐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位。当更多的‘中国制造’让跨国公司感到强大压力的同时,知识产权诉讼随即也在境内外接踵发生。由于中国民族企业缺乏经验,入世后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特别是在化工、制药领域,外资企业有着雄厚的科技实力,并在知识产权方面形成了强大的优势。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逐年上升,知识产权审判领域不断扩宽,争议标的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在一方面加强中国化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高驾驭知识产权的能力,在另一方面保护好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知识产权利益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两次论坛就是以此为出发点而举办的。”
有人认为这两个论坛的主题是相互冲突的,一个是帮助民族企业应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诉讼,一个是协助外资企业更好地保护在华知识产权利益,在短短两天之内举办这两个论坛似乎有些不妥。朱律师认为:“这两个论坛的主题看似冲突,其实不然。不论是帮助民族企业应对外资企业,还是帮助外资企业应对民族企业,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中国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保护水平向更高的方向发展,都是为了保护市场主体免受非法侵害,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所以,两个论坛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方式不同而已。”
为了成功举办这两次论坛,朱妙春律师带领他的团队(基本上都是他的学生)从今年2月底就开始策划筹办,邀请国内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界的各位专家、学者、法官、律师前来参加,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孔祥俊博士、上海市知识产权局陈志兴局长、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吕国强副院长、北京务实知识产权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程永顺教授、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法律处处长汪泽博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审判长张晓都博士、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芮文彪法官、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陈乃蔚教授等等。他们都来自中国知识产权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第一线,所研究的领域几乎涵盖了专利、商标、版权、不正当竞争等各个学科。同时,朱律师还广泛征集企业意见,邀请企业代表参会,为企业答疑解惑。与会专家对这两次论坛的议题都非常感兴趣,纷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参会的企业代表也都表示受益匪浅,希望类似的论坛应当多办几次,为更多的企业指点迷津。两次论坛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并取得圆满成功。
会后,朱律师仿佛还意犹未尽,他向与会者表示:“中国知识产权的立法和司法还没有达到一个完美的境地,在理论界和在司法实务界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知识产权保护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期望这两次论坛可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方案。今后如果有需要,我还会继续举办类似活动,一方面是为了给企业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保护首先是一个法律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现在又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政治问题,有时还是一个外交问题。由此可见,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又相当敏感的问题;由此可见,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由此可见,知识产权保护是需要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年一度开展的“世界知识产权宣传日”,正是为了焕醒民众、开启民智、关注民生。作为一个法律专业人士,朱妙春律师发起和开办这样的论坛,必然是有益、有功、有效的。应当说,他的目的达到了,全社会的目的达到了,全体法律人的目的达到了。
所以,当这样的主持人也是有意义的。
为此,我给朱妙春律师特别贡献了一首顺口溜(以上海市19个区县为由头:黄浦、杨浦、徐汇、普陀、静安、松江、虹口、金山、宝山、浦东新区、闵行、南汇、闸北、嘉定、奉贤、崇明、长宁、青浦、卢湾),作为一项知识产权纪念第七个“世界知识产权日”:
黄杨徐普安,
江口金宝山。
东行南北定,
贤明长青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