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末代知青的农村轶事------6、水稻排

(2016-07-26 08:46:35)
标签:

知青

下放

青春

历史

教育

分类: 随感

水稻排在工区的山沟下游,他们依水而作、傍水而居。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可水稻排的姑娘却是铁打的,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响当当名字:铁姑娘队。铁姑娘队是咱们农场的另一面旗帜,铁姑娘队队长每年都是省、地区的先进知青代表。我们刚下放时还见到过一个老知青铁姑娘队长,这队长父辈是山西老革命,她看上去文静、知性,骨子里却象她老家的女英雄刘胡兰一样,非常的刚强、坚毅,不仅在农村,之后读大学、工作仍是这样的。令人想不到的,她退休后还自费到南极探访、到珠峰攀登,就只差没在那里插上铁姑娘队的红旗了。虽然,随着知青的逐届回城,铁姑娘队的队长不断换届,铁姑娘队的传统一直保持到全部知青回城。

水稻排下设的编制只有一个铁姑娘队,其他男知青是没有另外建制的,加之,水稻排在工区偏居一隅,相对独立、清净,所以,那个小圈子就像工区里一个“男耕女种”的女儿国。白天,在那边的田野上总是看到这样的景象:一队的姑娘在田间播撒稻种、扯稻秧、插秧、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她们把英姿倒影在水中,把歌声笑声洒向天空;周边散落的男知青们则在犁田、耙田、放牛和干其他送肥料、运农药等配套和服务的农活,他们倒也其乐融融。女儿国里也有过惊心动魄的场面。那是一个多雨的季节,连续不断的暴雨汇入了水塘,积水漫过塘埂形成了决口。在抢险封堵决口的过程中,管理干部带着男知青跳下去用身体堵水,铁姑娘队也紧跟着跳了下去,共同筑起了一道人墙。第二天,多数的铁姑娘都病倒了。

不过,铁姑娘们倒是在水稻排男知青里赐封了四大金刚。有一次,根据铁姑娘队团干部的推荐,经过工区团支部的研究讨论,已经决定批准他们其中的一个金刚入团。按照程序,作为团支部的书记和组织委员两人要与新团员谈话。在水稻排的活动室,开门进来了那个新团员,一个高大魁梧的帅哥,让我们眼前一亮。我们其实都是同龄人,自然地按照惯例表扬、鼓励一通,这金刚却非常青涩、淳朴,一直地非常真诚地感谢组织信任和接纳,最后离开前竞给我们一个深深的鞠躬报答。几十年过去了,那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农活之外,夜幕降临之后,女儿国里还有另一番情景。水稻排的管理干部贝排长作为一个老知识分子,冒着一定的风险始终要求这里的青年人要努力学习,当然名义上是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再扩展到其他技术知识,甚至扩展到结合当时政治运动学习相关的政治历史背景知识。水稻排当时有两条出了名的纪律:1、每个知青每周必须交一篇学习心得;2、晚上男女知青不能同在一个宿舍聊天,不准谈恋爱。水稻排的学习风气就是那样形成的。结果是,恢复高考后的首次高考,当时十多人的水稻排竞有4人上榜,这样的上榜率是全工区最高的,而且后续高考他们还有上榜的。至于第二条纪律,在那样宁静的温柔国里哪能长期挡住青春爱情的萌动?我们快要离开农场的时候已经传出,那里的知青排长和知青赤脚医生的恋爱已经公开,这两个都是相当于我们工区里 “省部级”的干部。之后,还有一对水稻排的知青浇出了爱情之花。如果按肥水不流外人田,算本排内成员组合成家庭的成功率,水稻排又是全工区最高的。

每到插田和割稻的时节,全工区的所有劳力都要集中到水稻排来参加会战。特别在双抢的日子,烈日之下,高强度劳作,大家从天亮开始,干到天黑之后还要开灯夜战打稻子。同样是收获会战的时期,果木排那里有水果敞开吃,畜牧排每月送猪的时候会给工区食堂留一头肥猪让大家打牙祭,水稻排送给我们的是那几天最艰辛的体力劳动磨练,当然,还有铁姑娘们送来的清凉茶水和深情的问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