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末代知青的农村轶事------5、果木排

(2016-07-25 00:09:32)
标签:

知青

下放

青春

历史

教育

分类: 随感

果木排是工区最浪漫的单位,因为果木排的人晚上住在果园中的宿舍里,白天劳作在果木林中,就像林中的飞鸟和峰、碟一样。

果木排分三个班,橘子班负责橘子林的管理,梨子班负责梨子林的管理,还有一个经济作物班负责在还没有种上橘子的山林地上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要想一棵果树结出香甜的果实远不是植树节那样挖坑、垫土、插树、培土、浇水,然后自生自长那么简单。首先要将荒山开成阶梯状的旱地,这样才能长期保持水土不流失。挖好树坑后先倒入有机肥垫底,我们工区猪场有大量的猪粪,一般是一担肥料垫二个洞。树苗是场部育苗场统一通过嫁接技术培育的无核蜜桔苗木,种下的橘子树苗三年以后才能挂果。果树的常年管培任务也是不轻的:冬季给果树补施底肥,树干周边挖四个洞,倒入一担猪粪再盖上土;喷农药杀病虫害;剪枝、去弱果;果实半熟的时候在树根旁挖两洞浇入大粪,埋人豆饼;果实快熟时日夜看护---防盗。

最开心的是秋天摘梨子、冬天摘橘子的时候。那几天全工区的人都参加进来,满山都是堆积的水果和欢歌笑语的人们,气氛就象当时朝鲜电影“摘苹果的时候”里的情景一样。而且,摘梨子的时候可以敞开吃梨子,摘橘子的时候可以敞开吃橘子,这是我们一年两次的水果狂欢节。不过,这也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物以稀为贵的含义。象我们敞开吃梨子,开始的时候专挑大的灌阳梨吃,有的皮都来不及削,觉得又甜又多水分,幸福感满满的,再后来当然是只吃削了皮的,两天后已经觉得灌阳梨没味了,大家就专吃象鸭梨一样的香梨,再往后感觉梨子就象生红薯一样了,最后再也没人想吃梨了。更有甚者,一些家伙为了省饭票,居然不吃饭,一天都以梨子为食,结果是乐极生悲,因为梨子是凉性的,吃多了拉肚子。到了冬天摘橘子狂欢节的时候,吃货们的这一幕再次重演,不过,由于甘甜的橘子是热性的,大家看到的是另一道风景线:一溜的人鼻孔流血。

经济作物班生产的是西瓜、西红柿两种水果和花生,因为西瓜名气大,所以也叫西瓜班。过去的五七干校产两种西瓜,一种是吃西瓜瓤的大西瓜,一种是晒西瓜仔的小西瓜,种大西瓜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农活。到我们那一届知青时,工区中会种西瓜的人都走了。这个时候,西瓜班这些9年制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就显示出来了,他们跑到新华书店买了种西瓜的书来学习,不懂的地方跑到农场场部请教一位看过种西瓜的刘场长。他们完全是按照书上的步骤,完成了选种、泡种、下种、培育幼苗、嫁接、移苗定植、整枝压蔓、授粉雌花、防治病虫害、果实催长、果实催甜,检测成熟度,采摘,还有培育二茬瓜、三茬瓜。

种西瓜最难的是工序繁多,每道工序在量和时间控制方面的精细度高。因为想要西瓜甜则必须施用大量的有机肥,如人粪、鸡粪。由于本工区的粪肥还不够,西瓜班曾经晚上到场部厕所去掏,结果第二天被场部管理人员跟着淌下的粪迹走到西瓜地把他们抓住,还让写下了书面检讨。后来,他们只能专门到城里各自家长单位厕所去掏粪再用拖拉机运回来。当然,这些辛勤的劳作也给他们带来很多的欢乐和快感。人们喜欢把树立的花枝形容为亭亭玉立的仙女,在瓜农的眼里,西瓜藤蔓就像妩媚多姿的睡美人,看着她出生,从幼苗到含苞欲放,这时候还要直接给她授精。通常凌晨5时左右花冠开始松动,6时左右开始散出花粉,花冠全部展开。上午8~10时是雌花柱头和雄花花粉生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人们要选择当天开放、色彩鲜艳、花冠直径较大的雄花连同花柄摘下,将花瓣外翻或摘掉,露出雄芯,同时,轻轻地托起雌花花柄,使其露出花柱,用雄花花芯在雌花的花柱上涂抹,使花粉均匀地散落在花柱上,授精完成,花柱也会溢出喜悦的爱液。神奇的大自然变化万千,但在生命的繁衍方面又是多么相似!然后,他们就看着小西瓜一天天不一样的长大,那就像我们后来一年年看自己孩子成长一样。

西瓜班当年的西瓜产量就达到了当时当地平均指标,而且确实又大又甜。不足的是完全凭经验摘瓜,出售的西瓜中有少量还没有完全成熟。按照现在的技术,对瓜农而言,记录下授精时间,象计算孕妇产期一样确定摘瓜期是最可靠的。

果木排在野外作业范围大,遇到的野生动植物多,能吃到的野味也多。一个休假日,有人在宿舍附近果园里打到一条差不多3米长的大五步蛇,直接就将蛇订在树干上剥皮开膛,又在男女宿舍之间的平地架起一口铁锅,将蛇切成多节倒入锅中煲汤。虽然汤锅里只加了盐和少量姜片,香味仍很快飘到所以房间。有人开始偿味,夹一块吃完后说再煮一会,过一会又有人说尝一口实际吃掉一块,还接着说再煮一会,之后就是不断地重复这种偿味,一直到最后剩下的一小块都是被偿味掉的。虽然就是那么一小段剥皮蛇肉,那情景、那鲜甜味道的立体记忆是当时每一个人永世难忘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