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末代知青的农村轶事------2、从中学生到新知青

(2016-07-21 10:59:17)
标签:

知青

下放

青春

历史

教育

分类: 随感

零陵地区青年农场自成立起主要接收的都是地区直属机关、直属工厂干部职工的下放子弟,另外包括海军航八师在当地航站的子弟。

虽然是在那个高喊“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虽然经过一段不长时间的停课闹革命,绝大多数的机关厂矿子弟都能读书到高中毕业的。不过,那时候高中是九年制教育,高中毕业完成的学年只是现在的初中毕业的学年。中小学校都是在工人宣传队的领导之下,没有高考的压力,教材都是以突出政治为第一,虽然平时也有考试,但不会对学生有任何压力,只要在校没犯政治上的错误,都是能够顺利高中毕业的。那时候的中学都有自己的校办工厂和校办农场,校办农场一般在离开城里十多里的农村,每个学期各个班级都会轮流住到校办农场脱课劳动二周的时间。到了73年以后,为了反击右倾翻案风,很多中学学生开学后基本常住学校农场以劳动锻炼为主。所以,正式下放到农村务农的时候,我们这些新知青已经具备基本的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不过,这段在校的下放预备期也耽误了学生们最好的高中学习时光,尤其是使74以后毕业的高中学生在文革后恢复的高考中明显处于弱势。

在我们高中毕业的年代,毕业后升学和入职工作是完全无望的。下放农村是主流趋势,呆在家里其实也是很无聊的。学生们已经习惯并且乐意离家到学校农场劳动学习,下放到了离家更远的农村就像鸟儿飞出了鸟笼,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何乐而不为呢?告别中学时代,跳出父母眼皮底下的管束,投入当时号称的农业大学,那时的心态其实和现在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学习也差不多,反正现在各类大学也多,也是不包分配工作了的。

下放前的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向父母申请零花钱是需要说出原由的。到农村后,父母会主动预支儿女下次回家前的零花钱和交通费,加上到农场后每个月发给的11元伙食费,虽然这伙食费是以食堂餐票领到的,它毕竟也是可自由支配的资产,这样的知青在财务上比做中学生时潇洒多了。

在中学农场,学生们基本是打通铺睡觉,虽然便于打闹,但毕竟太吵。知青农场的宿舍基本保证了每间最多4人,个人的自由空间更大,大家能够友好相处的时间更长。

永州地处湘西南、桂东北。这些子弟中女孩窈窕多姿、声音甜润,展露着桂东北湘西南普遍类似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的面容。这些生机勃勃、意气风发、情窦初开的男女青年将在这里放飞豪情、放飞梦想、战天斗地、激情拼搏、挥洒汗水,开始他们新一段青春燃烧的岁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