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高尔夫挥杆“鞭打方式”击球的奥秘

标签:
杂谈 |
分类: 高尔夫技术研讨 |
高尔夫挥杆击球时的转动主要是由伸直的手臂以及杆身这两节物体的转动构成的,见以下简化示意图。如果击球时手臂的转动速度为θ1,杆身相对手臂的转动速度为
θ2,并且击球时手臂与杆身转动到同一条直线上,则杆头相对球的速度为:
如果杆身一直保持在手臂的延长线上直到击球,即杆身没有相对左手臂的转动,这种击打可称为“推打方式”。
推打方式击球时,杆头的速度
如果杆身在击球前相对手臂也是转动的,这种打击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鞭打方式”,见下图。
比较上面左右二图看,在挥杆击球前杆身相对手臂转动到击球的过程,手臂转动了约300,杆身相对左手臂转动了大约600,可以粗略估算杆身相对左手臂转动的平均角速度是左手臂平均角速度的2倍(也许博友小郁能搜到某些明星较精确的数值),为便于简化分析,借用平均角速度代替击球时的转动角速度,再近视臂长l与杆长L相等,则上图中鞭打方式击球时杆头的速度,
假如在左图中,球杆已在左手臂的延长线的方位跟着手臂转动,没有相对手臂的转动(θ2=0),也就是推打方式击球,同样粗略简化臂长l与杆长L相等,则推打方式击球时杆头的速度
可见在上图这个鞭打方式击球案例中的杆头速度大约是同等推打方式的2倍。进一步的分析还可以看到,鞭打启动时,杆身与左臂的夹角越大,鞭打击球时的杆头速度越大,象老虎那样的长打者在鞭打启动时有超出常人的夹角的现象正好验证了这一规律。
虽然以上是用平均角速度的关系代替击球时的角速度速度的关系,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分析,但足以看到鞭打方式击球的神奇之功。
如何做到鞭打方式击球却是更神奇了。有人提出适时释放手腕,有人提出要翻手腕,甚至有人提出利用离心力,这些提法的人连自己都会被引入歧途的。职业球手和业余高手们可以做到非常好的鞭打击球,但他们未必也能说得清楚,以至于能够搜遍全世界资料的博友小郁也只能感叹: 那种良好的感觉可遇不可求,也只能“大道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其实,中国的农民几千年以来就用鞭打方式挖地的,而且,用力方式简单直观,见下图(碰巧的是,好不容易搜来的图中两人都是左撇子)。挖地动作中,一手向前 30CM左右靠锄铁头端而握,下挖的前期,后手臂与锄把夹成一定的角度一起转动,在下挖后期,后手臂继续转动的同时前手在肩膀的推动下并撑直前手臂使锄把相对后手臂转动,形成鞭打运动,结果是锄头快速转动并方正入土。
由以上实例可以看出,鞭打方式中推动杆身相对左手臂的转动力量来自:1、左手腕的转动力(专业的说法叫力偶);2、右手腕的转动力;3、右手对杆的推力。杆身相对左臂转动的受力方式见以下示意图。
手腕转动力来自手腕肌肉的张拉,并且手腕只有3∽4CM宽,右手的推力来自肩转动和右手二臂撑直的推力,而且,右手推力点相对左手转动轴有10∽15CM的距离,由杠杆原理可知道,手腕使杆身相对左手转动的作用要远远小于右手推力使杆身相对左手臂转动的作用。
因此,鞭打方式击球使杆身形成相对左手臂转动的关键是右手臂的推动作用,手腕只是起控制方向的偏离和协调杆身和左手臂在击球时伸直在一条线上。转动杆身的右手推力主要来自于右手二臂的撑直(有关内容将另行讨论)和右肩转动的推力,这段时间内肩的大力转动则主要是由右腿推压使身体右侧弯曲而形成(这一点见弯式挥杆法博文)。
需要注意的是,挥杆击球前右手二臂的撑直和身体右侧向目标方向的大力弓曲任缺一项都不能产生有效的鞭打式击球,没有右手二臂撑直推动杆身转动的击球是“推打”,没有身体右侧向目标方向的大力弓曲的击球是“手打”。
通过大肌肉产生的力量形成鞭打方式击球,有一个摸索然后熟练的过程,但能够越打越好,求之而可遇的机会将愈来愈多的。手腕的小肌肉无需紧张发力而可以轻松地校准和调整方向并协调左手腕与杆头同步达到击球位置,这倒真是无为而为了。
以上分析“鞭打”了一些博友的观点(包括我自己过去一些博文中的观点),也欢迎博友们在此拍砖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