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杆前期右手肘下靠身体右侧的作用分析及其应用

标签:
杂谈 |
分类: 高尔夫技术研讨 |
在前面的挥杆“鞭打方式”击球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鞭打方式击球前使杆身形成相对左手臂快速转动的关键是右手的推动作用;转动杆身的右手推力主要来自于右肩转动的推力和右手大小二臂撑直的推力。
拳击中直拳是最有力量的,直拳启动之前准备的时候,手肘要下垂并靠近身体以收回拳头,见下图左,这样大小二臂撑直击出去的拳头才有力量。如果拳击准备时是张开双肘,有如张开的鸡翅,见下图右,这样向前击出的拳头力量要大打折扣。这种情况的产生应该与人体手臂现有肌肉生长的位置有关。
弯式挥杆方式(也是摆式挥杆)全挥杆,为了上杆到顶并形成较陡的挥杆轨迹平面,在上杆后期右手臂必须弯折,并且右手肘上抬而离开了身体右侧,见下图左。
如果击球前右臂只是在肩的推动下被动地跟着左手腕画弧转动,杆头的击球将要轻飘很多,原因就是很多的身体用力在右手这段桥梁上耗散掉了,更没有鞭打的形成。为此,有的人只做半挥杆以保持右手肘靠近身体,这样击球前靠在身体边的大小二臂能够象打直拳那样大力撑直,使右手腕不仅推动左手腕绕身体颈部转动同时还推动杆身绕左手腕转动。这种有效的鞭打式半挥杆击球的效果往往好过没有形成鞭打的全挥杆的效果。
下杆前期右手肘靠向身体右侧正好解决了弯式挥杆全挥杆鞭打式击球的问题。弯式挥杆全挥杆的下杆有两个阶段。前阶段是身体左侧向目标方向的弓曲,带动双肩的转动进而带动手臂和杆身的转动。在前阶段,杆身与左手臂之间的夹角是不可以打开的,夹角的保持靠手腕力量的维持和调整,这个过程中,右手肘可以尽量地靠向身体的右侧,相当于右臂开始为后阶段的大力推出右拳储存势能。当右手肘已经尽量靠近身体右侧时,身体的右侧也基本扭转到可以向目标方向弓曲的位置,如上图右所示。这时候的挥杆运动状态和夹住右肘半挥杆的动作状况基本达到一致,主要不同的是前者杆体经过全挥杆在第一阶段的转动积聚了更多的动能,在后续大力向目标方向弓曲右侧身体并推出右手形成鞭打击球后,前者必定会打得更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全挥杆一定要在右手肘已经尽量靠近身体右侧的时候才能大力启动而且可以大力启动身体右侧向目标方向的弓曲。我们有时感觉下杆太快,其实很多情况就是右肘下靠还没到位就开始大力弯曲身体右侧。
在具体应用的方面,刚开始找到适合个人的右肘下靠身体右侧的位置和时机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通过逐渐加大上杆幅度的切杆空挥杆对于寻找右肘下靠到位的感觉会有一定的帮助。这种切杆空挥从小切、中切(杆身转到9点钟位置)、大切(杆身转到12点位置)直到全挥杆。切杆到一定的幅度,右手臂会有一定的弯折,但直到大切空挥杆,右手肘一般不会轻易上提。这样逐次到全挥杆的时候,一般还有右肘靠近身体右侧的习惯,这会有助下杆前阶段右肘自动下靠身体从而形成有效的鞭打击球。这种练习仅供参考,各位高手一定还会有更好的练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