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评老詹的挥杆角动量守恒

(2012-03-18 00:07:58)
标签:

高尔夫

挥杆

杂谈

分类: 高尔夫技术研讨

老詹的论述:

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增加,转动速度会减小,转动惯量减小,转动速度会增加。所以下杆时胯部拧转的同时双臂靠近身体,使身体的转动惯量减少,同时身体的转动速度就会增加。

评:

1、守恒讲的对象是一个有内部互相作用而外部无不平衡力系作用的物体系统。挥杆过程双脚着地,要讲挥杆过程的角动量守恒应该是人杆系加地球的守恒。

2、单独研究人杆体系,它在挥杆过程中动量也好,角动量也好都是不守恒的,因为着地的两脚受地球的作用力可以使身体水平转动,也可以使身体垂直转动,重量就忽略吧,冲量,或者角冲量不为零即增量不为零,那动量或角动量怎么守恒呢。下杆过程角动量实际是一直在增加的,不管如何调整转动惯量。

3、对“下杆时胯部拧转的同时双臂靠近身体,使身体的转动惯量减少,同时身体的转动速度就会增加”,小郁的资料已经证明,击球前职业球手的杆头切向加速度是减少的。这一点连争论对手维清都“真没想到过”。为什么?维清已经感到了职业球员(挥杆)看似慢,实际很快;业余的看起来快,实际很慢。其实,这里实际的快或慢应该是实际的击球效果和好和击球效果差。

 

我们过去一直有一个想当然但不全面的认识:击球前杆头速度越快则击球效果越好。其实,击球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弹性碰撞过程。两个物体经过弹性碰撞过程后,速度的分配不仅与各物体碰前的速度有关,还与各物的质量有关,就是与碰前物体的动量(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有关。举一个极端的例子,用一个快速滚动的乒乓球去碰一个同直径的钢球,结果是钢球微动而乒乓球反被弹回,用同样力滚动钢球去碰乒乓球,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挥杆击球前要保证杆头有尽量大的动量而不仅仅是速度。

提高杆头动量除了增大杆头线速度外(或者提高杆头速度的已经有限),就是增加杆头质量。增加杆头质量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把我们身体的部分质量与杆头连成一体共同移动或共同转动。对此,老詹提出的“下杆时胯部拧转的同时双臂靠近身体”就是要使转动的胯部与杆身形成坚固的共同运动体(转动体)。让更多的身体力量作用使更大部分的身体与球杆共同运动,因运动惯量(因为挥杆主要是一个转动,用转动惯量比较合适)也增大了,其运动加速度可能减少,但杆头及联动身体的转动动量更大了,有了大质量的运动物体作为运动杆头的支撑,杆面与球碰撞过程的接触时间增加,杆面对球的冲量曾大,球被击出的距离更远。并且,大质量体的运动更稳定,球的飞行方向更容易控制。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条挥杆击球原理:击球前的杆头及联动身体部分的转动动量越大,则击球距离越远。通俗地讲,击球前应使身体与球杆成整体在同样的挥杆平面、沿同样的轴线转动,这个整体转动越快,则击球距离越远。至于怎样是好的整体,怎样的挥杆平面,沿哪样的转动轴线,怎样地加速等等,有待各位高手的论述了。

不过,,由此我们就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了。例如:明明觉得大力使挥杆加速,但感觉击球送杆无力,击球时好像力量被无形地卸掉了;鸡翅膀、用手臂甚至仅仅转肩挥杆打的不够远;下身联合推动击球时神奇力量的释放;“下杆太快”应该改称击球时保证杆臂与转动身体联动;大屁股人所具有的挥杆优势。

感谢维清与老詹一场争论的启发,感谢小郁的资料使我们清醒。也作标题党了,谁叫老詹是名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